第十七章 說了又怎麼樣?(1/3)(第1/2頁)
章節報錯
網上,一堆人開始批評《澳門風雲3》…
熱點來了!
“全片每一處都是尷尬,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東西。”
“形式大於內容,空有區域性表現,缺乏敘事邏輯…”
“我是真服了,香港那幫明星們能不能有點節操?”
但也有幫著《澳門風雲3》翻案的——有可能真的覺得有意思,但更多應該是為了流量!
“我建議大家看看粵語版,粵語版還是挺有意思的…”
“《澳門風雲3》裡面有賭神,賭博,屎尿屁,港劇,明星雲集,港片情懷等等,每一個清晰化的標籤,基本都是大熱受歡迎的,更何況,你知道它是爛片,但是要從市場上挑出一部明星雲集的賭博電影,你還真選不出來!”
“大過年的,我就想在電影院裡看看熟悉的身影,怎麼了?為什麼對一部娛樂片要求這麼高?”
然後,於東出手了,很硬氣的回覆了一句:“票房說明市場有這個需求,《澳門風雲》系列匯聚了最強大的明星陣容,過年賀歲片老少皆宜、適合各個年齡層次。”
沈長林沒慣著他,直接開懟:“再強大的演員陣容,也挽救不了這部爛片;就好像一襲華麗的袍子,被套在枯朽不堪的木頭上,終究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票房高只能說明春節檔盤口夠高,只要是有院線支援電影,票房都不差!”
“提醒你一下,今年春節檔,全球都在關注,《澳門風雲3》imdb評分是1.1分…全球電影人都在關注的時刻,你居然端上來這樣一坨東西,你對得起中國電影嗎?博納,好歹也是上市公司,除了賺錢,就不能有點情懷嘛?”
“我太生氣了,我們在美國的負責人楊帆跟我說《澳門風雲3》這樣的電影四天四個億,他都覺得丟人!這種‘人物集錦’,故事假大空,不講究任何的邏輯,使得劇情像脫韁野馬似的無法控制,簡直一塌糊塗!”
“你就指望這玩意輸出中國文化?”
於東…隔了十分鐘回覆一句:‘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場電影罷了,重溫舊夢也好,不需要那麼較真!’
“你隨意,我還是那個觀點,春節檔是大檔期,大檔期就應該上最優秀的電影…”
王景也發表了一些觀點,沈長林懶得搭理他…
無非是‘我的電影能賺錢’、‘能收回成本的電影就是好電影’這種屁話。
……
其實,沈長林不是很想開噴的!
江湖上,有很多噴子,沒名的都是鍵盤俠,有名的,我們叫意見領袖!
沈長林一直避免成為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傳播學奠基人拉扎斯菲爾德在《人民的選擇》有過明確定義:意見領袖是大眾傳播中資訊中介,人際傳播中活躍分子,經常為受眾提供資訊、觀點、建議、對他人施加影響的人物…
由此可見,意見領袖,大都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社交關係較為活躍,在群體之中受到尊重,另外,具備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但現在,是個名人都相當意見領袖,甭管是不是自己專業的東西,都要插一腳。
最典型的就是高小松…
碎片化和兩極化的時代,一旦成為意見領袖,等著被打倒吧!
就跟《夢華錄》似的,吹,吹到天上,踩,踩到谷底…
沒有中間值!
今天,網友們會因為你噴了《澳門風雲3》,迎合了他們的觀點,大家認可你,但明天呢?
會不會因為你遺漏了某部爛片,對你不信任呢?
又或者說,你到底是因為《澳門風雲3》太爛才開噴,還是因為跟《唐人街探案》同檔期上映,佔了你的排片,所以,你才生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馬芸這幾年都快被捧上神壇了…
後拉是因為一句996是福報,徹底暴露了資本家的真實面容,然後被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