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我很滿意啊(第二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是很難的,畢竟宣傳要有聲勢廣而告之,柯正東主演輿論壓力太多,搞不好還會受到群眾抵制,所以,重拍才靠譜…
這種前提下別說掏7500萬重拍,就是多一倍,我估計江老闆也會這麼選擇的…
都到這個份上了,總不能不上映了吧?
“我沒什麼想法,我跟柯正東也不是很熟…”
“有安慰他嘛?”
楊小蜜皺眉:“為什麼要安慰他?他是被冤枉了嘛?沒有吧。做錯事,就應該受到懲罰…還害得我們整個劇組多出了8000萬,我還安慰他?我腦子不好嗎?”
其實,原來BJ有個圈子,嗑藥圈,想在裡面混,想有人提攜,想有好的資源,必須和他們一樣,不然當你外人,不帶你玩…
大家也都知道…
扯回來,記者又問了:“聽說施施投了八千萬?”
“對,她是我邀請過來客串的,很喜歡《捉妖記》這個電影,剛好江老闆需要投資,一拍即合…”
“那能回本嗎?”
“…她很有錢的,投資電影,重點是自己喜不喜歡,不是很看中回報的!”
施施要是知道楊小蜜的回答,估計會謝:‘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
好吧,施施確實也被問到了——宣傳《煎餅俠》的時候。
《捉妖記》、《煎餅俠》一前一後,間隔一天上映。
“我還是蠻看重回報的…《捉妖記》的定位是閤家歡喜劇,而且我看了第一版的大概故事,我覺得3.5億的投資,收回成本問題不大…”
“有問過沉長林的意見嗎?”
“有問…《煎餅俠》、《捉妖記》都是他鼓勵我投資的…他就說‘反正不會虧本,就算虧,又能虧多少,經驗最重要,喜歡最重要’…”
嘖嘖,秀了一波恩愛!
……
原時空,《捉妖記》真的是橫空出世!
你自己想想,那幾年的市場,最賺錢的是喜劇片,徐爭、寳強、黃博恣意玩弄著國產票房的屋頂;
中游市場則是由跨界而來的青春片導演們統治,“不玩質量只賺錢”的真誠圈錢態度,粉絲們很捧;
而市場的下游充斥著大量“又沒臉提質量又不好意思說坑錢”的小製作爛片們。
偶爾會有幾部前著名導演們帶來的“失手之作”捲入戰鬥,曾經輝煌過的老一輩導演們一邊跳腳喊著‘老子還沒讓位,年輕人怎麼就出頭了’一邊拿著名聲換來的報酬回家扮演貴族;
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而有序。
《捉妖記》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微妙又和諧的狀態。
號稱好來塢特效團隊又兼具全國人班底,既用了6年又用了7年後來又用了9年時間來打造;
胡巴的設計參考了《山海經》和食材…
最主要,故事講得還算可以——娛樂電影的要求:畫面好,效果贊,顏值夠,笑點足,關鍵還不尷尬,《捉妖記》第一部完全滿足了!
再加上暑期兩個月就只有“大餅妖”(《大聖歸來》、《煎餅俠》、《捉妖記》)這三駕馬車撐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