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吟詩小達人拿過金棕櫚,卻沒幾個人知道他拿過金鬧鐘獎!”

“什麼是金鬧鐘?”

“戛納一幫記者評選的最沒勁最催眠的片子,相當於金酸梅獎,。”

頓了頓,沈長林補充道:“《孩子王》拿過金鬧鐘。”

張亦驚訝:“《孩子王》?”

沈長林點了點頭…

其實,以他的眼光來看,《孩子王》是一部好電影。

四大元素:暴烈的太陽、濃濃的霧、黃昏的逆光和黑得發青的夜,有很多隻可意會難得言傳的內容。

劇情很簡單,就是知青下鄉…

可惜,老外並不知道這段歷史,吟詩小達人腦補所有人都知道他這部電影的背景,但…大家沒有興趣瞭解!

對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非常難看懂,原因在於影片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毫無介紹,沒有背景介紹,自然看的很苦悶,壓根不知道矛盾、壓抑感為什麼產生?

這也是吟詩小達人最自我表達的一部作品,失敗後他就去美國了。

待了一年左右,想明白了,儘管語言不是問題,但他創作的激情、系統與環境都在中國,要還想拍電影,就得回中國。

著急忙火回來,先拍了《邊走邊唱》,金棕櫚提名,沒中;緊接著《霸王別姬》,就成了影史經典!

張亦搖頭:“我覺得他挺好的,至少面對差評態度很妥當!”

沈長林很驚訝:“是嘛?”

是真的驚訝,他對差評很寬容?

不是懟的李成儒還不了嘴嘛?

其實,做導演的,哪怕是爛片導演,對自己電影的差評都不忿。

哪怕脾氣好到沒法說的李胺,就自己憋火用臺灣腔嘟噥,“講我不好我就很不能苟同,生一肚子氣”;

阿謀,乾脆不理;

褲子最直接,直接開罵“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影評人,別踏馬現眼了”。

國外的也有,被譽為地球上最爛的導演的烏維鮑爾,直接跟影評人擂臺對線,輕而易舉將4名影評人擊倒,贏得雅號:憤怒的小寶。

也就沈長林置之不理——他只是搬運工而已。

沈長林很好奇:“他怎麼回應的?”

張亦道:“我之前看過報道,《大閱兵》被《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茜拉·本森批評是gay片兒,陳導隔空懟了句:影評家永遠有一隻創作者不具有的眼睛。”

沈長林瞬間明白:“哦,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

老外…

那就沒事了。

要是國內的影評人,一個舉報全讓你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