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幽靈傳奇》又撤檔了…

第一次撤檔,理由是院線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市場反饋不好,尤其是預售很不好;

第二次…真的挺無語的,沒有給出理由,只說了檔期不合適…

柳茜茜對擂楊小蜜,多好的話題呀。

然後…又撤了~

你搞不懂出品方怎麼想的…

製片人張倫太自信了,首次擔任出品人取得了進入電影行業以來最大的勝仗——同澳大利亞的合拍片《大海嘯之鯊口逃生》內地票房1.57億,全球斬獲3600萬美元…

楊小蜜不無諷刺道:“聽說這個專案最開始叫《最後的戰爭》,後來改名《絕命逃亡》,現在又改成《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一般這麼改動,說明這個專案裡面溝溝坎坎太多…”

施施點頭:“長林之前去雲南旅遊,張倫還邀請他給點意見,他都懶得去看!”

“…影史上有這麼瞎改然後成功的案例嗎?”

施施點頭:“有!”

“還真有?哪個專案?”

“《葫蘆兄弟》…我聽長林說的,他說這個專案最開始是《十兄弟》,後來因為投資額度低、技術操作難,變成《葫蘆兄弟》…”

“啊?”

“是真的!”

施施肯定的點頭:“長林跟我說了好幾次!”

“…他好像做了動畫電影?”

“不是好像,他投了五個多億,做了十幾個動畫專案,今年會上《大聖歸來》還有《白蛇:緣起》…”

……

1984年的上美廠,打算將民間故事《十兄弟》用極具中國特色的剪紙形式搬上熒幕,以此來對標美國動畫《變形金剛》。

剪紙動畫與歷來動畫的做法相差天壤之別,放眼全世界,沒人做過,在當時看來很難…

可上美廠的創作者們偏不信邪,美術片要有創新,要有新的形式展示給觀眾,剪紙算是新的創新,外國人沒看過的!

但他孃的錢不夠,為了節約製作成本,總導演胡進慶被迫將原本的《十兄弟》改成七個形象統一,只有顏色不同的葫蘆娃,各種反派人物被簡化成蛇精還有蠍子精,華麗的場景變成了山洞…

每一個葫蘆娃要匹配上百種表情,搭配幾千個場景,沒有特效製作,更沒有先進的技術,只能靠一張張手繪,一次次裁減,一格格的拍攝。

就這樣,50多位畫師足足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了13集130分鐘的葫蘆兄弟。

《葫蘆兄弟》一經問世,所有地級電視臺都爭相購買,播放權。錄相帶vcd的銷售多次創下歷史新高。

隨後的《葫蘆小金剛》再次引爆市場。

葫蘆娃系列就此成為上美廠的巔峰之作…

後來出了狗尾續貂的《新葫蘆兄弟》…

葫蘆娃們造型傻白萌,蛇精成了網紅臉,不止呢,還有…爺爺會法術。

爺爺會法術,草!

號稱260集的葫蘆娃一開播,僅一週就被迫停播,留下的卻是無盡的失望。

當年宮崎駿當年也來過上美廠,據說上美廠的《大鬧天宮》,讓宮崎駿堅定了為動畫事業奮鬥終身的想法。

他甚至帶來了《風之谷》的膠片作為禮物,希望能和上美廠的同行們做技術上的探討。

但沒想到上美廠的一些領導關心的卻是薪酬問題。

他們問:在日苯,原畫多少錢一張?動畫多少錢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