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長林本來準備重金聘請好萊塢爆破團隊的。

好萊塢爆破團隊要求特精細,在拍攝之前,他們會根據導演要求和劇情內容設計好故事版,明確所進行戰鬥的分鏡頭,基本上拍攝時的機位不會有大的變化。

其次他們做好相關的實驗,記錄相應的資料,每次實驗的效果用攝像機錄下存放到電腦裡,將要展示的效果拿給導演看,導演不滿意的話,他們會繼續想辦法,繼續實驗直到導演滿意。

在實際工作中就會按照這個實驗的各個方面嚴格的去遵守。

然後他們就會按照這個要求去做準備各方面的工作,最後在拍攝使用中做到心中有數,確保安全。

相比較之下,我們國內的煙火師一般都是到現場,等機位好了以後,根據劇本的情節、整場戲的要求憑藉自己的經驗現場根據畫面的大小、鏡頭的寬度、人員的數量,風力風向等組織煙火場面,來確定煙火炸點的位置、起爆節奏。

這個需要煙火師本身的能力!

牛逼的煙火師,可以做到大場面…

但是…如果煙火師不夠專業,那就慘了!

但是呢,三年發展,我們的煙火組也開始與時俱進了。

這次找的就是尹星雲和仝清波團隊。

現階段國內比較先進的煙火組基本都是好萊塢工作方式,尹星雲和仝清波當年跟組過《金陵十三釵》——這兩位全都來自八一電影製片廠技術部特技車間。

後來離開八一廠,自己組建了煙火特效公司…

本來沈長林是不太相信他們的水準的,但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人家就是有水平!

原時空,《智取威虎山》、《紅海行動》包括《長津湖》的煙火、爆破特效都是他們做的!

……

編劇是蘭曉龍…

他寫《寶山保衛戰》,有點大材小用,因為《寶山保衛戰》故事線特清晰,就按照故事寫就行!

1937年8月23日,日軍第三和第十一師團這兩個甲種兵團在海艦的炮火掩護下成功登陸,大量增援到位。

為了保住上海,我方決定將上海北部一個名為“羅店”的小鎮當作據點,攔截日方軍隊。

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當中,中日雙方先後投入了十多萬士兵,成為了整個羅店爭奪戰也因此成為了整個淞滬會戰當中打得最為慘烈的一場戰鬥,被稱為“血肉磨坊”,而寶山正處於羅店的後方。

如果說羅店是為了攔截日軍繼續以此為突破口繼續深入腹地,那麼寶山就是為了攔截源源不斷補充到羅店的日軍,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寶山這裡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是,寶山這地方是徹徹底底的“易攻難守”之地,僅有的一個小鎮,城牆都是黃泥所築,根本無法抵禦日軍炮火,更別說四周完全沒有遮擋物,海面的日軍巡洋艦可以隨時炮轟這裡。

這麼說吧,寶山是個徹頭徹尾的死地,卻不得不有人去駐守。

第15集團軍司令長官陳誠給第98師的夏楚中下了死命令:“必須守住寶山城,不然提頭來見!”

98師雖然是中央軍中的精英,但問題是羅店的慘烈戰爭使得傷亡慘重,夏楚中手裡已經沒兵了。

思來想去,夏楚中瞄上了292旅583團三營,一個500多人不到600人的預備役,營長姚子青則是指揮官。

姚子青知道一去不回的!

但他還是接下了駐守任務…

這麼說吧,日軍進攻者為第三師團68聯隊,大約有近3000人,第一大隊只是主進攻,還有第二跟第三連隊負責阻攔救援。

500對3000,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