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談判小技巧(補昨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個除了電影本身,最好要帶點題材敏感性!
什麼叫敏感性?
比方說《普通女人》,這片子就很敏感,講述了一個叫瑪蓮娜的變性人的故事。
你看,這樣既符合政治正確,又能拍得有深度。
變性人誒,前妻、現任丈夫包括社會態度等等…
隨便挖掘一下,就夠了。
沈長林感覺自己挺倒黴的,《搜尋》那年申報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惜沒能拿到提名,即便拿到提名了,也沒機會,因為同一屆有《一次別離》!
《一次別離》太牛逼了,柏林金熊、銀熊,之後又拿了金球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直接把伊朗電影跨上了一個臺階。
其去年阿謀的《狩獵》其實有機會的,但碰上了《愛》…
這電影也是,不僅提名最佳外語片,還提名了最佳影片,甚至女主角埃瑪妞·麗娃直接拿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前哨站重要獎項之一,埃瑪妞·麗娃拿獎的瞬間,大婊姐當時的表情很值得玩味…
不過今年應該有機會,因為沒啥值得一提的對手…
當然,前提是《大佛》得在威尼斯掀起一股風浪,這樣才好做公關!
但說實在的, 沈長林並不覺得奧斯卡牛逼。
它並不是一個世界性的獎項——即便它的影響力做到了世界屈指可數。
人家是美國工會獎。
是一個以英語影片為主的獎項,每年全世界所有非英語國家去爭奪一個佳外語片——而且還被主持人稱為‘最不重要的獎項’!
國內上層大概從2015年開始轉變態度, 之前一直圍繞著洋大人的想法——電影局方面會組成9人的專家小組, 他們決定每年申報奧斯卡的影片。
2015年之前申報的都是‘好’電影, 至少符合文青的思路!
15年申報的是什麼?
《滾蛋吧,腫瘤君》, 一部…小妞電影…
有中國導演不客氣地評價,“這種影片送審是中國電影的認知恥辱。”
其實這片子不錯的,反映個體小性情的小妞電影去送選奧斯卡, 體現當代中國小年輕有悲有喜的真實生活,又有何不可?
16年申報了《大唐玄奘》,嗯,揹負著“一帶一路”的政治使命去的…
17年,乾脆把《戰狼2》送審!
從沈長林的角度來看, 阿謀沒有必要討好好萊塢, 即便拿了最佳外語片又能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