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部門來的很快,他還以為自己犯了什麼錯…

到了辦公室,郭松姜讓他交代一下支出情況。

長吁了一口氣,他介紹了一系列支出情況,除了固定的員工薪水外,還有專案支出外,沈長林聽到了營銷支出…

而且很高!

電視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32008.48萬元,營業成本為24312.64萬元!

他打斷:“為什麼成本這麼高?”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東宮》三部劇成本應該是1.5億才對!

然後沈長林很驚訝聽到了‘營銷支出’!

“這個營銷支出是什麼意思?”

“…就是跟電視臺維護關係的支出…”

“那也不用這麼高!”

“好吧,”郭松姜老實道:“是買收視率的支出!”

“買收視率?我草,為什麼要買?”

“老闆,都買了,你不買,咱收不到尾款的!”

老郭大概解釋了一下,比如,某40集電視劇單集價格200萬元,在協議中向電視臺承諾平均收視率過1,收視率每低0.1扣除單集購片費20萬元。

實際播出時,該劇的平均收視率僅為0.9。按照條款,要被相應扣除每集20萬元,最後800萬元尾款就沒了。

他有藉口的,你看啊,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廣告,而所有的廣告商透過電視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收視率問題。

【本站首發,最快更新】

簡單一點說,在某一段時間內,收視率越高,廣告商付出的費用相對就會高出很多。

沒有收視率,廣告不投放,我電視臺怎麼賺錢?

沒錢,我上哪給你結尾款?

良性的行業業態是:好的作品——好的收視率(評價指標)——賣出好的價格(製片商受益)——獲得好的廣告收入(電視臺受益)———賣出好的產品(廣告商受益)。

這裡有一個不確定性,誰知道電視劇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呢?在播出前,這就像薛定諤的貓,好與不好,難有定論。

這個風險最開始集中在電視臺,他要做篩選,做判斷,保證節目受人歡迎,才有收視率,才有後面好的廣告收入。

對賭協議…

把這個風險轉移給了製片商!

製片商不願承擔這個連本的回不來的風險,於是找到了所謂的宣傳商,透過篡改資料,汙染樣本的方式保障所謂的收視率。

於是看起來大家都開心了,製作商賺錢,電視臺資料好看,廣告商能夠向上級交差。

沈長林比較關心另一個問題:“錢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