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娛樂公司而言,藝人就是搖錢樹。

現如今,正值藝人片酬不斷重新整理上限的時期,藝人經紀業務是影視公司的重要盈利板塊。

而且,為觀眾熟知的一線大咖永遠是稀缺資源。

在爭奪這些資源時,無論是影片網站還是影視公司都處於劣勢,除了要付出天價片酬,更讓他們頭疼的是這類藝人的檔期、週期不可控。

好萊塢著名經紀人理查德·戴爾說過一句話:製造明星就是為了創造效益,明星始終是電影市場化和營銷的關鍵環節!

趙姍說了:“內容開發、影視製作、宣發營銷,一條龍,全產業鏈模式,長林影視就缺一線明星支撐的藝人經紀業務…”

“你看,只要我們補充了藝人這一環,我們就佔據絕對優勢了!”

沈長林無語:“…哪來的全產業鏈,咱們沒有平臺,沒有渠道,你就算前期做到完美,沒有平臺買你的作品,你靠什麼盈利?”

“咱們可以跟電視臺籤合約啊…”

“靠什麼籤合約?”

“咱們公司做的劇質量不錯的!”

沈長林聳肩:“所以咯,還得是內容本身!”

趙姍正要反駁,沈長林又道:“你知道木桶理論嗎?木桶理論中,最短的木桶決定公司的形態,但我覺得長板才決定一家公司在市場的位置。我們的長板就是內容,那我們就應該把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內容上。”

“那你還簽了藝人…”

“才五個而已,反正有資源,順帶捧一下,沒想過把她們當成主營業務,否則,《左耳》我就直接用她們了…”頓了頓,沈長林又道:“你要是真想做藝人經紀,我建議你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公司,我們出資共同打造…但藝人之間的資源競爭啥的,我就不管了!”

“我自己管理?”

“你不是一直想做藝人經紀嘛?”

“…那我可以帶走陳瀟他們嗎?”

沈長林考慮了一下,然後道:“那你的經紀公司我們公司得佔至少80%的股份,而且最好讓他們也持股!”

“我考慮一下!”

……

估計趙姍會這麼幹的!

原時空趙姍做了泰洋川禾,集合了臺資、港圈、京圈的能量,而且擅長做營銷。

很快闖出了名堂…

可惜跟資本走的太緊,被爆出了一堆破事!

趙姍的能力有,沈長林是不可能讓自己的經紀公司淪為資本的工具的。

這個事,很好解決,既然藝人經紀前景大好,那就做唄…

擔心影響到公司的內容製作,那就把它分離出去,做成子公司運營,至於藝人經紀不太會做,那就多請一些專業人士把關…

他把這個事告訴了郭松姜、楊帆,後兩者沒什麼話說,他倆對藝人經紀也不是很看重,否則,老郭也不會把部門交給趙姍。

他倆討論了一下,也覺得這個模式可以運營下去。

但是藝人們就不這麼想了!

陳瀟、王愷還行,他倆都是有主見的,看得出來,這種對他們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