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玠、劉錡都是大宋西軍將領,而且年紀相當。

大宋朝廷公卿不認識這倆人,趙桓對他倆就太熟悉了。

這都是歷史上拿著金兀朮猛刷戰績的大宋名將。

其中吳玠指揮了和尚原之戰。打得金兀朮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金兀朮身中流矢,僅以身免。宋軍繳獲器甲數以萬計。自此之後,金兀朮對四川形成了心理陰影,終生不敢南顧四川。

而劉錡則更加兇殘,他指揮了順昌大捷,以標槍、大斧大敗金軍精銳鐵騎“鐵浮圖”和“柺子馬”,使金軍主力騎兵一戰損失殆盡。

這一戰形成的恐怖戰果使金朝朝野震動,被形容為:“順昌之役,敵震懼喪魄,燕之珍寶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

在順昌大捷的同時,進攻陝西、京西、淮東的金軍也分別為宋將吳璘、岳飛、韓世忠所敗。

當時金國已經打包好了所有珍寶財富,打算扔下燕雲十六州以南的所有土地,帶著行李逃回北方了。

若非有大金孝子完顏構拼命拖後腿,一道道命令將宋軍主力召回。金軍主力覆滅之際,大宋軍隊只要跟著金人腳步逐一接收土地就能恢復鼎盛時期的版圖。

如果肯讓岳飛、韓世忠等人北伐,趁敵軍主力覆滅,守備空虛,打進燕雲十六州也不是什麼難事。

說這兩位才能足以與岳飛相比,趙桓不置可否。畢竟這倆人打的都是防守反擊戰,岳飛打得是野戰。難度有云壤之別。

但讓他倆去打現在剛剛統兵,粉嫩嫩的金兀朮,肯定是將金兀朮吊起來錘啊。

想到河北戰場上,大宋名將雲集,一同圍毆金兀朮的場面。趙桓就感覺不能細想,簡直太兇殘了。

“川陝能調遣多少軍隊進河北?”

張叔夜回道:“川陝上報的軍隊人數就接近六萬人,實際人數肯定有所延遲,估計超越七萬人。足以調集三萬人進河北。”

徵兵制的好處就是沒有軍餉可以侵吞,所以軍隊的數量真實性可以相信。

各地將領上報軍隊人數主要是為了得到朝廷武備、軍械的支援,朝廷也是按分發的軍械統計人數。但地方一直在徵兵,難免會形成軍隊人數比裝備多,武備不全的情況。

“那就按樞密院部署,往河北增兵吧。幾位宰相立即從江南轉運糧食,運往河北。按如今情況,川陝三萬軍隊,青州兩萬餘軍隊,以及神武右軍四萬五千餘軍隊,合計就是近十萬大軍。前線糧食必然不足。”

李綱眉頭緊蹙,說道:“朝廷雖然平定了東南,但經歷三個月的戰事,恐怕能在府庫中籌集到的糧食也不會太多。”

趙桓兩手一拍,表示自己愛莫能助。若自己什麼事都能解決,還要你們一群宰相干嘛?

計相楊時站出來為李綱解圍,說道:“右相倒也不必太過悲觀沮喪。東南形勝,城池不可勝數。如今難點在於朝廷對當地府庫情況無法掌控,可令各地轉運使上報本地府庫詳情。只要有三十座倉庫庫存超過萬石,就能籌集到三十萬石糧食。走水路運往京中,消耗不了太多。”

“三十萬石糧食,再配合河北已經儲備的糧食也足夠十幾萬大軍支撐兩個月。”

李綱問道:“那兩個月之後,前線將士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