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宣撫陝西的人選(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樞官員,將士封賞,他政事堂要插手。地方官員,文臣調動,他政事堂還要橫插一腳。
什麼權力,他們都佔了,那尚書省還有何地位可言?
中原天子不搞一言堂,趙桓還期望宰相們配合自己改革朝政,也不想跟他們鬧得太僵,便問道:“那尚書省有何人選推薦?”
右相孫傅立即笑意盈盈的開口,說道:“臣推薦太常寺主簿張浚。張浚乃是漢初留候張良後人,大唐名相張九齡子孫,自少行為端正,不說誑言,世人皆謂之曰日後必成大器。其人慷慨大節,勤勞王家。”
趙桓沒開口,李綱就一臉怒意。
什麼勤勞王家,什麼慷慨大節,什麼必成大器!
這些都是藉口,都是冠冕之詞。
歸根到底,張浚就是尚書省推出來噁心自己的。
因為自己的上次落相,就是被張浚彈劾下去的。第一次金人入侵,自己支援姚平仲劫二太子斡離不之營寨而大敗,於是被張浚以專權之名彈劾。
但與李綱的一臉憤怒不同,趙桓對這個提議頗為心動。
張浚這是一位歷史名臣了,歷史上他宣撫川、陝,作的非常出色。在大廈將傾,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下,迅速穩定了形勢,組建起數十萬的軍隊,一次次與金國交戰,一次次北伐。
宋金之間最著名的幾場敗仗,富平之戰、符離之戰都是他組織的。
總結起來,他是個內政能臣,不然也無法一次次組織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大軍與金國決戰。
但戰事方面,他跟趙括也就半斤八兩。不管平時誇得如何,一到決戰就戰敗。
也幸虧大宋底子厚,換成蜀漢,像他這樣一次次大敗,早一蹶不振了。
可以說他是弱化版的武侯。武侯文武全才,張浚只能算是內政賢才,軍事廢材。
但顯然,如今朝廷也用不到他率軍去與金人決戰。這應該是岳飛、韓世忠、李彥仙他們的責任。
如果拋開他不通軍事的弱點,宣撫陝西、重整局勢,張浚還是非常合適的。
究竟是用李光還是用張浚,全在趙桓一念之間。
宰相們鬥得旗鼓相當,皇帝才能居中掌控大局。
趙桓對當前的局面非常滿意,雖然打壓尚書省,但也不想兩位宰相失去了鬥志,便做出決斷,笑著說道:“既然李光不適合宣撫陝西,那就讓張浚出任陝西宣撫使吧。”
同時為了安撫李綱,趙桓吩咐道:“讓李光宣撫四川。”
現在大宋的宣撫使也就只剩下虛名了,畢竟朝廷對數千裡外的疆域是鞭長莫及。再加上有士大夫叛亂,這個宣撫使能有多大權力,全看個人本事。
尤其四川,趙桓真的是愛莫能助,只能看著李光孤身上任去了。
倒是陝西,趙桓還能提供一份助力。
跟文臣、宰相們開完會,趙桓便接見了另一位予以重望的武將——神武左軍都指揮使,曾經重創金國戰神完顏婁室的大宋名將李彥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