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韓潑五的迷惘(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桓說趙構對力量一無所知,絕不是一句虛言。
神武右軍主力抵達以後,就對南京徹底形成了壓倒之勢。王師對南京形成了重重包圍,將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南京四壁有十座城門,其中東壁、西壁是各三座,比南壁、北壁多一座水門。
但水門如今早已被封閉,一同被阻斷的還有汴河水運。
南京城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座孤城, 漕運根本運不進糧食去。
而這座城內卻有著十餘萬百姓,十餘萬叛軍,合計近三十萬人。
不用王師進攻,僅糧耗就能迅速拖垮叛軍。
東京皇家內庫儲存了天下泰半的財富,供應內城一個多月就幾乎消耗一空,朝廷不惜一切代價, 將首席名將安排到了淮南, 就為了迅速打通漕運。
南京可沒有東京的優渥,能支撐的時間更加有限。
困守孤城是死路一條, 南京的軍隊必須果斷出擊,哪怕至少開啟某一處城門的缺口,取得對南方的聯絡。
其一能夠獲得糧草補給,其二能聯絡南方的義軍,一同反抗暴君趙桓。
南京城有十幾萬軍隊,可以重兵攻擊某一座城門。而神武右軍卻只有萬餘人,既要攻城,又要分兵把守每一座城門。每座城門前的兵力不會太多,甚至不會超過千人。
當然了,考慮到王貴帶著千餘人,把南京禁軍五萬人打的潰不成軍。
趙構還是非常嚴肅的對待這次出戰,嚴選精銳,用以猛將。以精兵強將,主動進攻,佔據戰場主動權,這一戰勝率極大。
圍城兩天後, 趙構終於在一眾士大夫們的輔佐下, 成功選出了出戰人選。
出戰精兵只有六千餘人,死士五百人。這規模並不龐大,與南京十幾萬步騎的總規模相比,略等於九牛一毛。
但這支軍隊,幾乎堪稱叛軍的脊樑。就是他們在支撐著叛軍虛浮的架構,這些敢戰精兵覆滅,剩下十幾萬人都是待宰羔羊。區區幾百鐵騎,就能打的他們土崩瓦解。
兵貴在精而不在多,若這支部隊能奮命死戰,六千餘人的規模便綽綽有餘,他們是朝廷守軍的五倍有餘,足以擊潰敵軍,開啟缺口。
若是他們不能力戰,就算調動三萬人過來,也是臃腫虛浮,一觸即潰。
統帥這支精兵的將領,正是南京第一猛將韓世忠。
之所以選擇韓世忠,是因為範訥麾下最聲名卓著的都統制王淵因為反對另立新君,已經被軟禁。範訥擔憂殺了他會使將士悲憤, 群起作亂,便未行殺戮。
而王淵常督韓世忠、楊進等將領抵禦金人, 韓世忠的勇名在軍中業有所流傳。
趙構聽聞韓世忠往日種種神人級別的戰功後,大為驚歎,不但讓他取代王淵作都統制,還封他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威勝軍承宣使。
在出戰之前,趙構親自設酒宴為韓世忠踐行,說道:“朕曾聽聞過韓卿種種過往,雖古之名將何以加?”
谷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