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國營牧場,皇家牧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背嵬軍與靜塞軍都有對應的專供馬場,兩支鐵騎稍微一對比,大概就能知道背後供馬的牧場政績究竟如何。
另外兩支軍隊的軍費開支,每年都有明細,有這個參照趙桓很容易便能查清兩地牧場的貪腐情況。
趙桓對岳飛說道:“背嵬軍與靜塞軍,每年都可以抽掉數十名軍官、士官前往牧場監察,對牧場運作、貪腐情況進行評級, 向御史反饋。”
岳飛鄭重的點頭,說道:“軍中軍官、士官數以百千計,年年輪換,的確不易與牧場同流合汙。而且事關將士生死,這些人也容不得馬虎大意。”
“這只是治標之策。”趙桓冷靜的說道。大宋的四大弊端之一就是士大夫無恥,只要牧場還是人治,那這些人就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鑽制度漏洞。
這套制度,最多能保證若有一位良將或者廉吏在任的時候, 背嵬軍與靜塞軍中至少有一支能夠保持戰力。
若兩支騎軍主將、兩個牧場主官全部墮落, 都文恬武嬉,那背嵬軍與靜塞軍依舊會像上四軍一樣,成為花架子。
岳飛亦非常為難,諷議同僚這種事,他也不方便開口。誰都清楚,大宋士大夫就是這樣腐化墮落,病入膏肓,只要讓他們管理政務,那一定會出現貪腐,最終敗壞朝政。
他只能勸慰道:“治本非一日之事,官家可以緩緩圖之。”
趙桓搖了搖頭,堅定的說道:“若朕今日妥協了,那日後就無力更改整個龐大體系了。古人云, 不謀全域性者, 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 不足以謀一時。”
“這道理,朕覺得反過來亦然。朕決議要改變整個黑暗體系,馬政便是其中一域。朕將這馬政理清,也就徹底洗清了一域。六部九卿都洗清了,我大宋朝廷也就煥然一新了。”
“煥然一新。”岳飛感慨道:“官家是想將馬政作為新政的起點?”
對新政,岳飛倒沒什麼特殊的感觸。基本上大宋換一任天子,就要推行一次新政。官家如今權威如日中天,不借機推行新政,那還能是大宋皇帝?
趙桓鄭重點頭,說道:““國之大事在於戎,戎之大事在於馬。首先改革馬政是理所當然,而且北方牧場都被金軍洗劫,太僕寺官員沒有了權力,可以推倒一切,重頭再來。”
“可是官家,若不改革士大夫風氣,重頭再來也不過是牧場換個名字而已,依舊難以改變士大夫貪腐。”岳飛一針見血的指出關鍵。
趙桓說道:“我大宋養廉而不肅貪,導致士大夫自己也對此有所感慨,廉吏十一, 貪吏十九。有貪官一千, 只有一二人能敗出貪腐事蹟,慶幸事蹟敗露,士大夫卻又官官相護,美名曰不忍擅殺。”
“故而朕決議馬政不再交給士大夫管理,而是交給商人。”
“交給商人?”岳飛被官家的異想天開震得目瞪口呆。士農工商,商人是最賤籍。要把士大夫的權柄交給商人,士大夫們如何肯同意?
趙桓笑著望向岳飛,果然一切的不可接受,都是因為時局沒有糜爛到一定程度啊。
據趙桓所知,歷史上南宋軍隊都是可以經商、自籌軍費的,而且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回易”,岳飛的回易官就是一位職業商人李啟。
整支軍隊的後勤補給,軍費籌措都能交給商人,更何況只是其中一部分的養馬。
而如今岳飛的驚訝,只能說明當下的局勢太好了。以至於所有官員都習慣性的覺得,無需作太大改變,朝廷便能依舊維持運轉。
趙桓笑著問道:“很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