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將士紅著眼睛,向趙桓請願說道:“官家,我等請留在軍中為國報恩!我等不願在國難之時,灰溜溜的離去。”

趙桓望著這些站在金山銀山面前而意氣奮發的將士,感慨萬千:“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卿等忠貞之念,朕感同身受。但為眾人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卿等生死為國,理應得到國家厚賞。若得了封賞之後,依舊願意從軍者,可前往啟聖院領取戎裝,編入神武右軍。”

“萬歲!”

“萬歲!”

無數禁軍歡呼,這些人都是禁軍中最忠貞為國的青壯,是最意氣風發的軍人,是大宋的脊樑。

有這些人進入神武右軍,能極大提升軍隊的忠貞信仰。

夜深,樞相張叔夜進入皇宮向趙桓彙報道:“官家,神武右軍已經順利取代禁軍接管了四壁防禦。”

有岳飛掌控局面,趙桓並不擔憂交接出現問題,只是關注的問道:“禁軍有多少人前往神武右軍報道?”

“共計九百三十六人。”

這個數字大出趙桓所料,要知道血戰到最後,禁軍可能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能有一兩百忠貞將士便已非常可觀。

可這支殘兵弱旅,竟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忠貞之士?

若每隻宋軍裡都有三分之一的忠貞軍人,那宋軍何至於經歷靖康之恥,恐怕能橫掃歐亞。

見趙桓驚訝不已,張叔夜聲音低沉,說道:“劉使相終究是以一身生死影響了禁軍,其忠貫白日,氣沖斗牛,禁軍將士非盡是麻木愚昧,多受其感召。”

趙桓深深一嘆,是啊。連吳革死前都有數百義士隨其共死,更何況大宋堂堂使相。

基層軍民並非士大夫一般忘恩負義,國家不負軍人,這些軍人終未負國家,多思盡忠報國。

“還有另外一個好訊息。”張叔夜主動開口說道:“金軍已經從西城撤離,雲集在南城。”

這個訊息令趙桓神情一震,金軍終於放棄全面攻城了,這意味著東京戰事即將進入大宋的節奏。

這倒是不難預料,畢竟金軍昨日已經攻上城門樓,死傷數千卻依舊無法拿下城池,那分兵圍城已經沒有多少意義,只會導致金軍在各處被宋軍襲擊。

攻城戰事終於迴歸經典模式,大軍集結猛攻某處城門,發揮人多勢眾的優勢。

但趙桓可不打算束手待斃,關切的問道:“如今戰端重開多日,神武右軍的武備情況如何了?”

談及這一項,張叔神情振奮,說道:“內城生產已步入正軌,戎袍、甲冑從最初的每日一千左右,增加到了如今的每日近兩千套。尤其民間大量百姓已經陸續開始向軍中交付徵袍,如今軍中徵袍已經接近八千套。或許明後日,便能見到一支戎裝齊整,甲具鮮明的大軍。”

趙桓興奮的撫掌,說道:“善!將禁軍甲冑、徵袍都交給神武右軍,迅速整編出一支旌旗甲冑、光照天地的大軍,準備與金人一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