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輿返回大內,便經過宣德門前的景靈東宮與景靈西宮,是照料傷兵之處。

趙桓吩咐道:“既然路過傷兵營,去看一看傷兵。這些將士為朝廷流血、流汗,朕不能路過時卻視而不見。”

進入傷兵營地,趙桓只感覺耳目一新,前幾日的血腥、混亂都有所改觀。

宮殿內的積雪被掃在樹旁, 一處處宮殿乾淨整潔,宮殿內的一排排床位也都井然有序。而且在每間宮殿內,都有燃燒旺盛的三座火爐,屋內溫暖乾燥並不陰冷,還有淡淡的艾草的薰香味。

趙桓問道:“要維持這般景象,恐怕靡耗巨大吧?”

張叔夜鄭重點頭, 回道:“臣一直致力於整飭傷兵營地, 如今東西兩宮內僅醫官便有一千六百餘人, 醫護六千人整。”

護工有六千人?趙桓驚歎,大宋是真……真萬物殷富啊!

除了大宋,恐怕沒有任何朝代能拿出這麼多閒錢,養六千名不事生產的女性醫護人員。

趙桓問道:“給這些醫護人員發多少薪酬?”

“醫護人員都是按照禁軍舊例發錢,禁軍薪酬分三等,上等每月一千文,中等每月七百文,下等每月五百文。醫護人員取其中,每月七百文。不過醫護人員多不願要錢財,願換成穀梁與薪炭。”

趙桓嘆了口氣,看到這份薪酬,就知道為什麼鐵血大宋的軍隊孱弱不堪,甚至民間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了。

一個普通東京市民,一月收入在三貫錢左右。但上四軍一名士兵一月才一千文錢。

再加上軍中將校不肅,剋扣薪金,坐放債負, 所以勢必形成:“禁軍大率貧窘,妻子赤露飢寒,十有六、七”的局面。

於是趙桓堅定的說道:“建立醫護隊伍艱難不易,不能以往常慣例將其毀於一旦。朕給樞相一套制度,重新整改醫護薪金。”

“請官家示下。”

“既然醫官、護工都不願要錢財,那便改發米籤、炭籤。為了防止官員剋扣腐敗,米籤、炭籤都暫時只設統一面額,為醫護人員每日薪酬,憑籤前往麥場、炭場支取米炭。”

米籤、炭籤相當於戰時的糧票,當然更類似的是魯迅筆下長工、短工幹活活得的那個工籤,幹一天活領一天的工籤,結算薪資時按工籤支付。

不過這個只是解燃眉之急,真正要解決軍中貪腐,還是要靠肅清風紀,加強監察。比如岳家軍、戚家軍故事。

趙桓倒是不急,用這套制度穩定人心,渡過守城戰事後,自己就有大量時間可以從容整改大宋的方方面面。

張叔夜將趙桓吩咐記下後,便帶著趙桓繼續視察其他各處。

趙桓也終於見到了一隊醫官,這些醫官身披白色窄袖圓領長袍,氣度飄飄。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初一見面,趙桓就驚詫不已。因為這醫官皆身披白袍,可不是自己指定的服飾。只能說機緣巧合,大宋崇尚極簡美學,講究莊重素雅。皇室推崇的顏色就兩種,不是硃紅就是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