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稅賦改革的準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晌午,大雪紛飛。
趙桓起床後,御史中丞秦檜與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岳飛便同時獲得了召見。
皇宮內柴炭充足,暖室如春,趙桓在宮殿內甚至只穿了一身月白色單衣。
這種暖室不僅皇宮有,士大夫府中也不曾缺。遇雪則暖室賞梅,吃炙羊肉,可是士大夫間流行的習俗。
秦檜凍了一夜的身體,在暖室中有所舒緩,在向趙桓行禮之後,主動說道:“臣昨夜已將六賊家產全部抄沒,共計得錢一千六百萬貫,谷糧三十二萬石,柴炭二十七萬斤。此外還有婢女三千餘人,奴僕九千餘人。”
“奴僕九千餘人?”趙桓驚訝,這個數字有點超乎自己得想象,大宋居然還有僕童上千的大豪族?
秦檜解釋道:“並非如魏晉一般豪族部曲,而是客戶。歐陽修曾言,今大率一戶之田及百頃者,養客戶數十家。而六賊中多田連阡陌,如李彥者,曾有田三萬四千三百餘頃。”
說著秦檜看了岳飛一眼,這位大宋如今的擎天之將,幼時便家中苦寒,便曾經為客戶,為人種田。
這麼說,趙桓便有些理解了。大宋的客戶與主家沒有太強的人身依附關係,可以自主選擇主家打工。這些人類似於“羊吃人”前的英國農民。可以自由流通,可以進城務工,已經有幾分資本主義萌芽下工人的雛形。
這是因為大宋堅定執行“不抑兼併”,“富室田連阡陌”的國策,士大夫階層掌握了舉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
這對底層農民而言固然有些痛苦,但建立在土地私有制上的經濟模式,卻十分超前,農業水平在大宋突飛猛進發展,經濟空前繁華。
這使得1127年大宋東京的繁華水平,幾乎堪比數百年後,1640年的英國倫敦。(PS也有可能遠超,畢竟1640年的倫敦又髒又臭,沒有廁所也沒有浴場)
這些依附在大豪族下面的客戶,如果合理引導,未嘗不能成為大宋的工人階層。
趙桓便問道:“在東京,為士大夫種田、生產、經商的客戶多嗎?”
秦檜立即回道:“難以計數。臣昨夜還抄沒了故尚書左丞張邦昌,故資政殿學士馮澥等二十餘位大臣府宅,人口還在統計當中,但內城戶籍至少能增加兩萬人。”
趙桓便看向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岳飛,說道:“在我大宋,貧民、客戶一類沒有田地者,無需上田稅,但卻需要服徭役、繳納賦稅。朕改募兵為徵兵後,不給士卒發軍餉,難免會有人擔憂如何維持生計,所以徵兵愈發困難。朕打算為士卒取消一切家庭賦稅,以增加徵兵數量。”
賦稅,也就是人頭稅。
一人參軍,全家減免所有人頭稅。
可以看作是“永不加賦”、“攤丁入畝”,也可以看作是趙桓又親手培養了一個如士大夫一般“曇花一現的特權階層”。
在歷代中原,士大夫都是不納稅、不服役的。
王安石推動募役法,極為先進,使神宗朝國庫足以支撐二十年用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所有特權階層都要繳納服役錢。
這觸犯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所以被士大夫瘋狂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