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強大的醫療保障(第2/2頁)
章節報錯
話音落下,劉鞈蒼白的面孔都變得有些潮紅。上一位受封鎮南軍節度使的還是文公王安石。
只要能守住內城,自己便一躍而成為閃耀青史的蓋世之傑了。
不世勳名,爭之頃刻。
劉鞈胸中激盪,甚至連身體創傷都沒了疼痛之感,鬥志昂揚說道:“臣這便去巡視城防,撫慰傷卒。”
“撫慰傷卒是重中之重。”趙桓鄭重的吩咐道:“自古以來,大戰一場,便傷亡無數,其中泰半都是傷兵未得妥善救治,傷情惡化而亡。但在我大宋,醫學興盛,前無古人。當以不世之人力、物力,終結此等弊俗。”
趙桓擲地有聲得話語背後,是整個大宋朝文明高度發達的底蘊作後盾。
在大宋,極為重視醫學教育。范文正公(范仲淹)便曾經提出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名言。
大宋對醫者無比重視,民間有“儒醫”的稱呼。曾經“大夫”、“郎中”這些獨屬於官員的官號,也是在大宋成為普通醫者的稱呼。
除了民間對醫學的推崇,官府更是十分注意建設醫官體系。也是在大宋,中原首次出現了醫官品秩,共計二十三階。
重視醫學方面,趙桓的便宜老爹,宋徽宗尤為突出。不僅他的樞密使高若訥是傷寒醫療專家,政和年間更是設立了龐大的醫官隊伍,以至於形成了醫學冗官。
僅翰林醫官便有一千一百多人。
這幾日,禁軍在城外浴血作戰,趙桓同樣是日夜操勞,以給禁軍提供強力的後勤保證。
皇宮南方的景靈東宮、景靈西宮都被趙桓拿出來當作傷兵營地,安置守城傷兵。
大內傾盡全力去救治,除了上千名醫官被編為軍醫外,御用藥草也全被搬進了傷兵營地。
平均每三名傷兵就能分到一名醫生照顧,這個比例,恐怕不僅是前無古人,同樣是後無來者。
在古今中外的人類戰爭史上,都沒有出現過如此強力的醫療條件。
大宋的冗官與帝國百年積累的財富,在王朝末年時,得到了璀璨的綻放。
除了醫官,趙桓還令開封府在民間招募了兩千多名婦女,進營地參與護理。
大宋黃金、白銀被搜刮一空,可並不代表國庫沒有錢了。事實上,國庫、內庫都還有大量銅錢,此前官府也一直在用錢向民間收購黃金、白銀。
薪酬除了通錢,還有粟米與木炭,民間婦女響應者雲集。甚至許多民間醫者,都來爭搶這份名額。
因而在傷兵營中,共計匯聚了醫生一千三百餘人,醫護女工兩千人。極盡全力,將傷兵的死亡率降到最低。
比如劉鞈、岳飛的傷勢,都是在傷兵營中包紮完成的。而幾乎每名傷兵受到的護理,都能堪比這兩位國之重將。
在包紮完成後,大宋的擎天之將岳飛,也終於在劉鞈離去後,站到了趙桓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