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徵兵法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桓打算變革募兵法的意圖提出,一眾相公們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反應。
這也是趙桓最欣賞大宋的地方。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大宋或許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比如統治者相對軟弱,過度重文輕武,賦稅沉重。
但同樣大宋也有他無比迷人的魅力。
那就是對變法改革,對創新風氣具有無比的包容性。
北宋王朝自始至終保持著新鮮活力,他不是一個充斥著腐朽氣味的落後國度。
相反,歷代君臣鬥銳意勃發,積極嘗試變革各種形式,以期能夠富國強兵。
他的改革成功與否不提,但對於改革絕不至於畏之如虎。不會像某些王朝一樣,抱著祖宗法制,因循守軍數百年。
比如趙桓的前身,只上臺兩年,已經改過三次國家制度。
之前的左右宰相還不叫尚書僕射,而叫太宰和少宰。去年下半年剛改回來,國家典制一切恢復元豐改制後的情況,也就是照抄《唐六典》。
所以趙桓提出改革募兵法後,大臣們甚至都習以為常,大宋朝哪位皇帝上臺不折騰幾回?
這要是在其他王朝,恐怕僅關於是否推行改革都要扯皮一年半載。
趙桓說道:“我大宋受辱於金國,或許緣由能找出許多,但歸根到底,是禁軍在野戰不敵金軍。”
幾位相公贊同的點了點頭,若是禁軍能摧枯拉朽的大敗金軍,那大宋所面臨的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張叔夜凝重的望向官家,官家日間才說過十天之內組建一支新軍,會讓全軍氣象一新。難道官家心生不切實際幻想,一支新軍十日內就能大敗金軍?
趙桓當然不至於如此異想天開。
讓宋軍十天內大敗金軍,就算自己開傳送門,給他們一個後世集團軍的武器,都不一定能成功。這些人很可能望風奔潰,把武器都送給了金軍。
但讓宋軍氣象一新,趙桓有絕對信心可以做到。
大宋朝施行募兵法,是十分先進的一項制度。但問題是,大宋施行了募兵法的同時,又重文輕武,踐踏軍人地位。這種情況下,招募的兵員素質,那就頗有問題了。
至於如何提高軍人地位,改變重文輕武的風氣。
趙桓在千年後也沒見到誰想出來一個可靠主意。
反正以趙桓的智慧,實在想不出來在大宋的社會環境下怎麼扭轉局面,讓所有人都崇慕軍人。
哪怕趙桓是皇帝,也不可能自己一張嘴,天下就風氣大變,自此重武輕文。
但趙桓毫不在意,人嘛,總是要善於變通。趙桓自己深思過,自己既然改變不了上限,那就改變下限。
不是文人高高在上輕視武臣嗎?那把他們拖進淤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