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皇帝熾烈的權威(第2/3頁)
章節報錯
城牆上放完最後一發矢石的軍兵山呼之聲,震天動地。
殿前副都指揮使王宗灌膽氣要遠遠超出郭仲荀無數,在守禦外城時,便曾數次領兵出擊,殺傷金兵數千人。
王宗灌從內城走出,站到全軍面前便扔下頭上兜鍪,舉刀大吼道:“虜賊再犯京闕,所至之處,惟務殺戮生靈,劫掠財物,驅虜婦女,天下之所痛心!”
“情同休慼,當此時,正當豪傑奮發,上報君父,下保室家。”
“諸將士,天子桴鼓親操,為我等激勵軍心。而我等何敢負天下之望?隨我陷陣殺敵,驅逐胡虜!”
已經被逼到絕路的禁軍,再無法後退,決絕的大吼道:“殺!”
“殺!”
“殺!”
近千人高舉著刀槍斧棒衝向了河岸,沉重密集的腳步踏過保康門橋,上百名禁軍直衝對岸金軍軍陣。
宋軍《武經總要》是宋軍極為完備的陸軍操典。關於步兵列陣,不但有每行每列的詳細文字規定。甚至直接作圖,畫出了步兵每個陣型中士兵的位置。以圖文形式編寫好了步兵習四變圖。
出城禁軍的部署都是按圖索驥。除了直接衝擊對岸的一隊人,其他人紛紛在河岸站定。
統率百人的都頭紛紛大喊道:“列六花陣!”
所謂六花陣並不是大唐軍神李靖開創的那個赫赫有名軍陣,而是《武經總要》中步兵習四變圖中第三陣,軍中呼為六花陣。
這是最能發揮宋軍箭陣威力的一個陣法。凡一人列陣,廣縱各兩步,人間容人,能夠令士卒出入來往。所以近千士卒排開陣型,佔地面積非常廣闊。入眼所見,蔡河北岸盡是一片硃紅色大軍。
在軍陣的最前排,是間距更為廣闊的十名弓手。弓箭手身後,是十名與弓手交錯而立的旗手。
在後面兩排是整齊的弩手,每排二十人。最後兩排則復為每排二十名弓手。
六花陣的排列十分嚴整,士卒只要根據手中弓弩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宋朝君臣總結:“蓋虜之所長者鐵騎,官軍之所不敵;中國之所長者勁弩,虜兵之所甚畏也”。
在東京城內,金軍鐵騎無法馳騁。而宋軍也無法望風奔潰,足以堂堂正正的展開陣勢。
宋軍霎時間箭如飛蝗,繁如雨注,箭陣遮天,流矢庇地。
金軍還未從混亂中恢復過來,又遭受箭雨打擊,死傷愈發慘重。僅陣亡在蔡河前的軍隊就多達上千人。
不要覺得弓箭不能破甲。冷兵器發展了數千年,有無數血淚教訓,這些軍事專家與軍中將校會不明白弓箭破甲的意義?
中原弓箭使用歷史高達兩萬八千年,僅箭矢種類便大抵與漢字數量相當。而破甲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大類。
尤其宋代,披甲率大幅提高,弓弩破甲就成了首要之務。
宋代兵書《翠微先生北征錄》明確強調:“矢不破堅,與無矢同;矢不破甲,反資敵用。”
這個時代的破甲箭“箭簇至六、七寸,形如鑿,入輒不可出。”
宋代一尺31.68厘米,六七寸也就意味著僅是箭頭就長達二十多厘米,比直尺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