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此時連兵馬大元帥都已經任命給了趙構。還擔心什麼小小樞密使的權力過大?只有調兵權的樞密使,權力在再大能夠大過天下兵馬大元帥?

緊接著趙桓又頒佈一項任命,說道:“復劉韐[gé]為京城四壁守禦使,令其統領禁軍死守內城!”

趙桓作為一名後代人,雖然有死戰之決心,但無奈從未經歷過冷兵器戰爭,對戰事七竅只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所以趙桓完全沒打算親自指揮戰事,而任命的這兩名大臣,才是趙桓與金軍一戰的底氣。

這其中劉韐不必多說,這是嶽武穆,武聖岳飛首次從軍時追隨的物件。

更是金國所認可的名將,對其忌憚無比。一定要其前往金軍大營談判,然後將其逼死。

沒有別的話說,彼之仇寇,我之英雄。

金人越是忌憚他,痛恨他,趙桓越是要重用他,信任他。

開封城作為大宋國都,城防堅固,為天下堅城。由劉韐防守時,金人屢攻不克,損兵折將。

但淪陷的卻十分清奇,宰相唐恪相通道士郭京所言,其自稱身懷道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佈陣,可生擒金將掃蕩敵軍。

結果在守城危亡時刻,劉鞈被撤下,換上了一位“神人”,最終外城四壁失守。

而另一位樞密使張叔夜,則十分簡單,這是一位能野戰與金軍交戰的名將。

金軍南下,朝廷將天下二十四路分成了東西南北四道,其中張叔夜領南道都總管。

時天下勤王大軍籍籍不前,唯有張叔夜率軍三萬,一路血戰殺到了汴京城下。

也是在南薰門下,宋欽宗接見他們時,軍容依然整齊。

其部下陳兵玉津園,鎧甲光明,拜舞城下。於是宋欽宗遷其為資政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之後其曾率軍與金軍血戰四天四夜,斬金軍將領金環、貴將二人。

宋欽宗駕車出城準備前往金營投降時,張叔夜叩馬而諫。

這是一位既忠貞可靠,又能力斐然的大臣。

趙桓堅信,由其統領宋軍,靖康之難就算不能避免,也不會如歷史上一般恥辱。

看著趙桓堅定的眼神,周圍一群大臣紛紛大驚。

宰相何慄連忙勸阻道:“官家難道要重新再戰?萬萬不可啊,此必然會嚴重觸怒金兵,干擾和議。”

趙桓臉色冰冷,右臂奮力自胸前向外一甩,食指直指宰相何慄,語氣肅殺:“奸相誤國,立斬!”

無數人呆立當場,驚訝的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望向當今天子,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

立斬?

這是出自一項主張與金人議和的官家之口?

趙桓猛然轉頭看向驚站一旁目瞪口呆的諸班直。

官家眼中的殺氣讓所有大小將士皆後背一寒,再不敢耽誤,紛紛向前擒住宰相。

大臣們目瞪口呆,有人想要勸諫。

趙桓卻先一步開口,語氣冰冷的說道:“勸諫者同斬!”

於是將士們吞了口唾沫,知道再無其他可能。況且軍中將士早已看不慣這些上層腐朽官僚一味賣國求榮,趁此混亂之際,殺掉求和宰相可謂令將士大快人心。

事實上,想殺掉宰相何粟的人可不止趙桓一人,而是遍佈朝野上下,每個心存正氣,熱血激動的宋朝軍民都恨不得聖誕其肉。

趙桓任命的權知開封府事李若水就當著何粟的面大罵:“致國家如此,皆爾輩誤事!今社禝傾危,爾輩萬死何足塞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