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楊員外家,趙桓跟魏勝感慨道:“古人言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果然十分中肯啊。”

楊員外一家只是帝國萬千家庭的縮影,你說他有多富,那還真沒有。相比於那些家財萬貫的大商人,他們家真的是捉襟見肘,就連買個喜歡的事物,都要攢錢好幾年,比如說楊員外的小妾們。都是他一點一點攢錢買回來的。

總共花銷也才幾百貫,還不足蘇黛這種公卿之女一年的壓歲錢。

可要說他們貧窮。那可真是對封建社會的諷刺了,這一家的生活水平,是秦漢,甚至大唐普通人家絕對不敢想象的。

就算是盛唐,也只有朱門大戶才能聞到酒肉香味。

可楊員外這個普普通通的莊主,真的是生活出了前代大戶人家的水平。

而之所以能有這種水平,顯然是因為這一家都是帝國的忠臣,深受趙桓頒佈的每一道政令的影響。

家族年輕子弟不但從軍入伍,還響應國家號召,去了南洋。

趙桓是真的覺得,百姓去南洋沒什麼不好的。

大宋境內的土地就那麼多,屬於地少人多的形勢,大量的青壯待在中原也沒什麼用處,還不如出去闖蕩探索一下,把外邦的財富,異國土地都佔據下來,然後輸送回中原。

魏勝十分認同趙桓的觀點,說道:“的確是想不到,這位楊員外普通一家,居然有如此賢良家風。”

賀擒虎點頭,說道:“除聽楊老太公講他幼子被慣壞了,廝混於城中,我以為是潑皮無賴一類人物。卻沒想他竟有志學韓相公。”

趙桓笑著說道:“他去過蒙古,可能就是韓相公手下計程車兵。韓相公率軍去了南洋,他這是跟隨過去了。”

賀擒虎眼神一亮,說道:“的確如此。楊老太公不清楚軍方調動,所以根本不知道他幼子下南洋,是韓相公的舊部。說不定還能在南洋被韓相公照顧一二。”

趙桓環顧四周,說道:“的確,我現在就對楊員外說的那個探索分成特別感興趣。去找找哪裡有大戶人家招募。”

因為楊老太公對這方面也不瞭解,所以楊家也幫不上忙指路,只能趙桓自己打聽。

在大宋要打聽事情,還真沒有後世那麼難。

主要是這些百姓,尤其是住在縣城裡的百姓格外善談,在街頭茶館圍聚的閒散人等,有外鄉人搭話,他們一個個都開啟話匣子。各種情報跟噴湧似地能應不暇接。

其中還有個熱情的青年,直接對趙桓說道:“關於僱傭這種事,城內有好幾個牙行專門從事這方面,你們也不用打聽了,我直接帶你們過去吧。”

趙桓笑著說道:“那就拜謝小哥兒了。”

“嗨,不用客氣,也就幾步路的事兒。”

說是幾步路,還是有些距離的,主要是繞過了河間府署,茶館在西城,牙行在東城,中間隔著的這座河間府署足足有八十四畝,大門正上方的牌匾書寫著“燕趙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