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決交通問題,任何工業產品的價格都會大幅下降。

而東京工業區恰好完美避開了這個最大掣肘。工業區內產出的工業製成品,拉到東京城內就可以直接進入最大的消費市場。

甚至還能借著東京水利網路,輻射到其他最精華,最富庶的區域。

有這麼多便利,自然無數的工坊都開設到了這裡。

這使東京的地位跟後世天朝的帝都一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經濟中心,還是工業重心,甚至在大宋他還是文化中心。

日不落帝國倫敦在工業化種成為霧都孤兒的一幕,在大宋東京也正在一步步重現。

當然了,趙桓對這一步非常欣喜。

不是沒有人彈劾過有害風水,趙桓全當他們在放屁。

至於整治汙染?

那更不可能。這是發展工業路途中必然要經歷的一步。

大宋還沒奢侈到可以政治汙染的那一步。現在,大宋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計一切代價的把工業化搞起來。

至於環境保護,人身健康,一切的一切都是次要而微不足道的。

永遠不要低估人類對惡劣環境的忍耐能力,哪怕霧都孤兒每年大量人員因為中毒而死,也絲毫不影響日不落帝國發展工業的決心。

哪怕天朝擁有人類誕生以來,亙古未有的強大工業規模,諸夏一樣扛了過來。

先汙染後治理看起來冷酷又無情,但這才是一個民族的最優選擇。

就像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先有了活下去的資本,再去想怎麼活得更好。

想要一步到位,那隻能犯了最經典的錯誤,第七個餅吃飽了,所以前面六個柄都是浪費。

為了大宋的工業發展,帝國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趙桓他這個皇帝的山清水秀生活。

沒有這種意志,想要從封建小農經濟邁步到工業社會,那簡直是在痴人說夢。

所以趙桓向楊員外解釋道:“天子曾經說過煙囪裡的濃煙是諸夏黑色的髮絲,誰要斬斷這髮絲,誰就是要給我諸夏剃髮易服,其心可誅。”

楊員外頓時一肅,說道:“煙囪之美,竟至於斯?官家態度堅決,難怪朝堂上不敢有人物議。”

趙桓說道:“需知,每一個煙囪倒下,都代表著一座工廠倒閉,大量工人失去工作,不得不回到到鄉村從事農耕。”

楊員外喃喃說道:“官家還是一如既往崇尚工業啊。與前朝重農抑商風氣大不相同。老朽覺得回去種田也沒什麼不好嘛,至少安穩。”

趙桓一笑,說道:“這個國家總要有人開拓進取。老哥有了瓷器就不想要更精美的工具?比如能讓水溫保持高溫的壺具。有了油燈,就不想要能永遠長明的燈盞?這些靠地裡種田可種不出來,必須要從工業中獲取。”

楊員外思考了一下,點了點頭,還沒來的及說話,房間外忽然傳來喜慶無比的歡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