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新羅婢(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實在是容不得趙桓不好奇啊。
一個小小的莊主,居然有三房小妾。
趙桓不知道在其他朝代一個小地主一妻三妾是否正常。
但以目前趙桓所瞭解的情況而言,楊員外小小的一個莊主,居然養了三個貌美如花的小妾,未免也太富庶了些吧?
要是大宋的普通家庭都像他一樣,那說盛世,真的是有些貶低大宋了。得用人間天堂來形容才行!
楊員外笑著說道:「只要賢弟別笑話老夫我一樹梨花壓海棠就行。」
趙桓沒有笑,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詩看起來非常唯美,但真實情況卻非常的殘酷。
民間傳言這首詩是大宋第一大文豪蘇軾寫的。
據說是一位張老先生,在八十高齡之時,還興致勃勃地納了一房十八歲的年輕小妾。享受了納妾之歡的張先仍不忘顯擺,洞房之後,便即興賦詩一首,以表達其愉悅的心情: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於是蘇軾也賦詩一首,來調侃一下他這位「老不正經」的忘年交,就有了千古名句: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但一位十八歲的新娘嫁給了一位八十歲的老頭子,橫裡豎裡,趙桓看到的都是封建王朝的黑暗和小民的無奈。
所以,如果楊員外這麼一個小莊主就能娶三名如花似玉的小妾,趙桓就得認真估算自己此前的看法了。
大宋是否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公,前一千萬人取走了整個天下的財富,底層百姓已經苦不堪言,被迫將年輕少女嫁給白髮蒼蒼的糟老頭子。
四海窮苦,天祿永終。
如果四海絕大部的人都窮的賣兒鬻女,那所謂的盛世,簡直是一個笑話。
畢竟趙桓還沒有朱棣臉皮那麼厚,馬政逼得百姓典賣妻妾,百姓大量逃亡,還能自稱盛世。
以至於他兒子登基後不得不發詔書幫他擦屁股:「各處軍民有因追陪孳生馬匹,為官府所逼,不得已將男女妻妾典賣與人者,詔書至日,官府悉為贖還,不許託故延緩。」
也就是官府出錢把百姓的男女妻妾贖回來,還給百姓。
但好好的一個兒子、姑娘,好好的一個妻妾,都賣出了,再買回來,中間受的苦難怎麼算啊?
楊員見趙桓臉上沒有什麼笑容,便解釋道:「賢弟可莫要誤會,老哥我可不是個欺南霸女的無良士紳。你也親眼看見了,小藝是我莊上的普通農戶之女。就以小藝的目光,能看上老朽這把老骨頭?」
「也不怕賢弟笑話,老朽請媒人為族中傑出子弟上門提親,人家都婉拒了。」
「誰要是敢欺負小姑娘一根指頭,她爹爹能一直鬧到東京去敲登聞鼓,官司打到官家那裡去。登聞鼓可是有御史值班,只要鼓敲響了,勢必會三司會審。這可是最高司法的會審,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家,就是誰也無法隻手遮天,把這三家都給買通了。」
趙桓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先不說民間財富究竟如何,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這些大族欺男霸女的念頭一般情況下是不敢有,成本實在是太高昂了。
就像楊員外說的,能同時買通三家司法衙門的人,幾乎不存在。
尤其督察院,他們連宰相都不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