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禮樂補全(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藝說道:「我們教習說,諸夏凡享禮必用樂,遇祭祀、饗射,共其鍾笙之樂。所以有些樂師就自己補全了六樂。《大廈》是我老師和其他樂師一起創作的,是我們河間府這一區域流行的雅樂。」
趙桓深吸了口氣,果然文明強盛了,文化就會在各個方面發展、流行起來。
這時候雅樂也會朝著通俗文化方向發展。
中原諸夏,一直有禮樂方面的獨特偏好。
不論行軍打仗、祭祀朝拜、射箭饗食、聊天喝酒,都得有編鐘管絃、鼓瑟笙簫。
就哪怕兩個人決鬥,都得自帶BGM。比如沒人能在喬幫主的BGM裡打敗他。
這份風雅簡直是刻到諸夏骨子裡了,以觀看比賽、決鬥為例。
西方可能是一群人圍在一起大吼大叫,但東方絕對是一位貴族坐在椅子上,聽著樂師彈奏箜篌琵琶,看著前面庭院裡兩個武士刀光劍影。
隨著帝國文明的強盛,普通人的生活也逐漸追平過去的貴族,到處都在發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一幕。
所以在各處***、各處酒店裡都有樂伶彈奏音樂。
就像《夢華錄》裡,東京的勝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
這一幕從帝國東京,迅速擴散至整個天下。
而這強勁的需求,自然也就推動著大宋文化各個方面上全面發展。
小藝說道:「《大夏》這首曲子比較歡快,不知道大官人能否喜歡。我聽說宮裡踢球的時候彈的都是《應天長》,如果大官人喜歡的話,我也可以彈《應天長》。」
趙桓笑著糾正道:「你聽到這個說法應該是記岔了,《應天長》是踢球之前彈的,踢球時彈的是《三臺》。我都聽膩了,你就彈《大夏》吧,這個曲子沒聽過。」
「哎?是《三臺》嗎?那我回去要跟老師說一下。他也跟人爭論過,按曲風,宮裡彈的可能是《三臺》。那我開始彈了哦,《大夏》。」
「禹立,勤勞天下,日夜不懈。」
「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
「降通漻水以導河,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
聽著少女可愛的音調唱著歡快的歌謠,趙桓跟隨著韻律敲擊著指節,對一旁兩名侍衛說道:「宇內河清海晏,四方歌舞昇平,誠如是哉。」
伴隨著場地周圍各處悠揚的管絃聲,蹴鞠比賽也正式開始。
紅白雙方激烈的角逐在一起,蹴鞠或飛或停,你爭我奪好不熱鬧。
而此時,周圍場地上看不盡興的遊客,不乏有人舉起了望遠鏡。
趙桓還沒來得及驚歎,小巧已經抱著她那一堆貨物湊到了趙桓面前,問道:「大官人,要不要望遠鏡?能視遠如近,清晰的看到球場上的一切。」
趙桓低下頭,果然就看見她手裡捧著一個黃銅色的單桶望遠鏡。
這東西雖然不算什麼先進物品,可要知道,在色雷斯平原戰場上,法王路易就是因為沒有這個,吃了個大癟。
可結果,在大宋普通一個球場上,民間就有人售賣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