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體驗一下帝國主義鐵拳(第2/2頁)
章節報錯
擁有廣闊的領土,無數完成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以及震撼全球的組織動員能力。
僅這些硬實力擺在眼前,就足夠讓人絕望的無法呼吸了。彷彿鋪天蓋地的壓力傾倒下來。
天朝人怎麼看這個天頂星國,基本上南洋各國就怎麼看待北面的這個龐然大物。
而在大宋,還遠遠不僅這些。
大宋相對於南洋各國更擁有無與倫比的軍力優勢,這種軍力優勢是跨時代的。
哪怕大宋的武裝商船都能對南洋土藩的軍隊形成碾壓。大宋王師,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可以稱為天兵天將。
所以帝國主義鐵拳下,南洋各國很務實的都會稱臣納貢,主動或被動的接受大宋文化軟實力的洗禮。
在帝國權威的加持下,從東海扶桑,到西方法蘭克福,從北方極地冰洋,到南方萬里海疆,這數萬萬里的疆域內,都會將諸夏語言作為官方的第一語言。
也就是他們民間可以說土邦話,但是上貢文書,對外交流,書籍記載,法律條文,官府公告,契約合同,全部都要使用諸夏文字。
這一點將會至關重要,將使儒家文化圈迅速從高麗、扶桑、交南等地向外猛烈擴張。
看看高麗,交南,都號稱小諸夏,就知道儒家文化圈擴散後會有怎樣的盛景。
趙桓說道:“此詔令將會明顯改變韓卿所說的夷狄風俗不與華同的情況。宗藩體系內各國民眾都穿宋服,說宋語,此可謂王化遠方,有教無類。”
所有人都認真的頷首贊同,官員們都清楚一個道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要想真正把宗藩體系牢固下來,除了軍力強大,文化認同也至關重要。
讓諸藩都使用諸夏文字,乃是萬世之功。
至於各藩國會用大宋語言文字的人不夠用怎麼辦?
這很簡單,只要高薪聘請中原的百姓即可。
只要砸出的資源足夠多,也會有中原百姓移居到海外。
這對底層百姓也是一項福利,他們可能沒有太強的技能,但一個良好的出身國度,讓他們對諸夏語言文字是再精熟不過了。
不要小瞧大宋的識字率,在趙桓穿越之前,話本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話本可不是宋詞,他屬於通俗文化,也就是普通大眾喜歡看的文學藝術。
如果識字率不夠,話本這種東西在民間根本流行不起來。
大宋樞密使岳飛就是識字率最好的體現,他家是客戶,也就是沒有自己土地的貧民,世代靠給地主種田為生。
但這位樞密使不僅識字,還會讀《春秋》!
另一位兩鎮節度使韓世忠,從小就是個潑皮無賴,號稱韓潑五,把誇他能拜相的算命先生都給打了。可這位潑皮也識字,還能寫詩。
這還是趙桓大力興辦學校之前的情況,趙桓大舉興辦學校後,舉國的識字率都大幅提升。
可以說絕大部分百姓都能因此而受益,只要拋棄安土重遷的思想,去藩國闖蕩一番,立即就能輕鬆實現階層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