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對宋代商船的研究還是很深刻的,畢竟大宋海上貿易太頻繁了,註定會有大量的沉船。

而趙桓僅略一思考,就能想到沉船上值錢的東西究竟有什麼。

包括1.7米長的黃金項鍊,大量的黃金製品,海量銅錢,以及十幾萬計的瓷器。

以至於南海一號一艘沉船上的物品估價就是三千億美金,比無數小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高。

即便號稱區域強國的中等國家,國中哈士奇,國內生產總值也才八千億,約等於兩艘沉船。

一名船長主動向趙桓介紹道:“官家,船上的確是以工業用品為主,分為幾個大類,其一是瓷器,其二是鐵器。其中瓷器價格昂貴,鐵器數量眾多。”

“一艘船上,商人分佔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鐵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

也就是貨物多得堆滿船艙的所有空間,人晚上只能擠在貨物上睡覺。

趙桓問道:“一艘船上能拉多少瓷器?”

韓穗回道:“這個跟船隻大小相關,在建業年間大興造船廠之前,一艘船能裝一萬三千餘套,大概二十萬件。在此之外還能裝大量其他物資。”

滿朝公卿都為之動容。

二十萬件瓷器!

還只是一艘幾千料的小船的載貨量。

這些瓷器賣到西方,可都是翻三四倍甚至十餘倍的利潤。

這樣一艘船航行一年就能賺回至少十幾萬貫的利潤。

而這還是建業之前就已經有的規模。

韓穗繼續說道:“建業之後,國家大興造船廠,天量財富投入,無數學者和工匠日以繼夜的改進,造船技術突飛勐進,出現數百萬料的巨輪,一艘船上就能運瓷器五百多萬件。”

趙桓真的是吃驚了,他一直以為幾十萬料七八千噸的巨輪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結果趙桓發現自己真的是太低估中原古代的技術了。

鄭和的寶船有沒有三萬噸還無法確定,但大宋本身是真的有上萬噸的巨輪。

這種巨輪的經濟、戰略價值真的是無與倫比的。

如今這種數百萬料的巨輪也就是說排水量能有幾百萬石,她裝載個一百七八十萬石糧食可謂是輕輕鬆鬆。

能把印地、南洋、這些產糧地的糧食都大量運回中原。

雖然這些地方的人口也很多,但要知道,只要官府不嚴格限制農業糧食出口,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往往也是世界上貧民人口最多的國家。

這個都不需要去查,印地、巴西無不如是,尤其巴西,土地面積跟天朝差不多大,但大面積的平原以及溼潤的氣候,使其人均糧食生產量是天朝的接近三倍,每人九百多千克。

但這個擁有二十七億畝耕地,號稱“世界糧倉”的超級廣闊的國度,十分之一的人口處於絕對赤貧,吃不飽飯。

很難想象一個國家二十七億畝地,人均擁有近一噸的糧食,結果十分之一的人口連飯都吃不飽。

世界糧倉,豐衣足食了別人,餓死了自己國內成千上萬的貧民。

這種事,每個時代都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