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招募人才(第1/2頁)
章節報錯
神聖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三,德意志王國、奧地利王國、波西米亞王國將各自分別立國。
腓特烈從一位大帝,變成只能繼承德意志王國。
他只思考了片刻,就選擇同意。因為他們施瓦本家族,本就是德意志中的一支公爵,靠選舉才能成為德意志國王。
公爵和國王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對他而言從,從公爵之子搖身一變成為德意志國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
但這只是他選擇同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更大的原因是,他能統治的地區切實擴張了。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是一個真真切切的虛名。
假設腓特烈沒有接受大宋的提議,回去成功繼任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那他能掌握的疆域有多大?
直接掌握的就是他們施瓦本公爵系下面的十幾個伯爵領。直屬軍隊一萬人上下。
帝國那廣闊的疆域,大量的王國領地,公爵領地,伯爵領地,甚至男爵領地,跟他腓特烈半分關係也沒有。
那都是其他貴族的私產,不是他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可以直接插手管理的。
具體而言,一位伯爵,就算是把領地內成千上萬的領民變成奴隸,趕進工廠裡壓榨,他這位皇帝也插不上一句嘴。
一位公爵在領地裡大肆擴軍,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他這位皇帝也不能要求他遣散軍隊,能做的事情就是集合自己施瓦本系的軍隊,嚴防對方偷自己的領地。
他作為德意志國王,甚至連其他德意志系的公爵也無法完全掌握。如果他依靠軍力、王權強行剝奪一位貴族得領地,如果沒有強大的威望,甚至可能引起大量貴族聯盟反抗,逼迫他這位皇帝簽署條約停戰。更甚至,如果家族軍隊戰敗的太慘,或者繳納不起贖金,他這位皇帝還有可能被貴族吊死在絞刑架上。
但在大宋王師的護送下,如果他回到國內,一統德意志王國,將其他公爵全部取消,建立大一統的行省制民族國家。
那是什麼概念?
他腓特烈能夠掌握的領土面積驟翻近十倍,以前需要聯合貴族才能動員兩萬軍隊,他現在隨隨便便就能拉起十萬軍隊。
德意志國王的命令,可以下達到王國內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村落。
國家擁有統一完整的稅收體系,法律體系,教育體系,文明體系。
實際所得,遠遠超過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虛名。
畢竟這個名號本來就無所謂,腓特烈早就下定了決心,一旦登基,就去其帝號,加入大宋的朝貢體系,成為大宋藩籬。
腓特烈斬釘截鐵的向趙桓保證道:“臣會貫徹官家意志,整合德意志王國,推行王化,去除愚昧,以詩書禮儀,取代基督信仰。以律法文明,替代貴族統治。使德意志王國承中原之王化,世世代代為聖朝藩籬。”
趙桓淡笑著說道:“善,甚善!卿如此忠義,朕賜卿一個漢名,趙懷忠。”
說著趙桓臉上笑容更盛,給藩國名王賜漢名,是大宋的傳統了。
但想到西方鼎鼎有名的腓特烈大帝有了一個響噹噹的漢名,叫趙懷忠。趙桓就忍俊不禁。
這個名字真的是相當的土氣啊,充滿了時代印記。
就像後世那些愛軍、建國、愛華一樣,都是充滿了時代印記的樸素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