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重要的戰爭紅利。”

“中原內部工坊擴大,需要大量的勞工。所以便有商人直接在河中地區大規模收購青壯男子。”

趙桓終於動容,難怪岳飛不肯讓基層官員被牽扯進來。

難怪絲綢之路上的戰爭紅利,能夠堪比香料!

如果說胡姬還只是這一切流於表象的一個美好裝飾。

那這青壯奴隸販賣,就是大宋如今繁華背後的累累枯骨!

胡姬交易只是奢侈享受的一個裝飾,有沒有她們,其實中原的需求動力都不強烈。

她們的存在與否並不影響大唐和大明的封建王朝本質。

但這些青壯奴隸絕對不同。

這項貿易發達的背後,象徵著中原無與倫比工業能力的騰飛。

就像蘇遲所言,文明要輝煌發達,一定要有人付出代價,有人要為孺子牛,負重前行。

既然文明的底層邏輯是每個國家絕其的時候都要付出一定代價。

那為什麼不能用異族人當代價呢?

因此有源源不斷的奴隸被販賣進了中原,但這些人並沒有成為流動於社會上的階層,而是直接進入了工坊,以血肉為中原文明填溝壑。

為中原的工坊進行高強度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為中原的基礎建設貢獻血肉,鋪路造橋。

香料與絲綢、瓷器、茶葉的每一次向外流通,都意味著在這次交易的背後,有大量胡虜奴隸被反向送進了中原,進入工坊,進入茶葉種植園。

只要中原的工業化程序還在推進,那這條堪比絲綢之路的反向奴隸貿易之路就不會停歇。

岳飛是愛民如子,軍隊餓死不拆屋,凍死不劫掠。

可是並不意味著,宋軍對胡虜也要彬彬有禮,秋毫不犯。

這是宋軍在西方開疆拓土最直接的戰爭紅利。

甚至是將士們發起戰爭的重要根源動力。

趙桓不由得看向樞密院,當初樞密院直接駐軍在河中、七河地區,是不是就考慮了這些?

現在宋軍明顯是在分散駐軍世界各地,而且越打越富。

從神聖羅馬帝國到波斯,到七河,再到漠北,東北。

趙桓不得不開口,對樞密使問道:“好久沒有聽到合不勒汗的訊息了。靜塞軍都指揮使韓世忠之前還要經常上書,要全力北伐蒙古。最近怎麼忽然偃旗息鼓了?”

岳飛模稜兩可的說道:“大概是蒙古已經不足為懼了吧。”

不足為懼!

好一個不足為懼。

趙桓作夢也沒想到,堂堂蒙古鐵騎,沒有被各國軍民浴血奮戰,血肉山河所擊敗,居然是倒在了一群商人手中。

顯然靜塞軍在北面也參與了瓜分了這方面的戰爭紅利。

一次次出擊,俘虜蒙古百姓而歸。

北方的工業雖然不行,但只要工業化程序推廣開,一樣需要大量的人口。

工業化帝國,哪怕初步完成工業化的帝國,跟農業帝國也是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的。

就以養馬為例,沙俄帝國在1913年擁有馬匹存量是2280萬。米帝在1914年馬匹存量高達2000萬。

這個數字基本上是任何農業封建帝國都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