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琢磨著怎麼給秦王一點補償。

畢竟他現在春秋鼎盛,秦王也還剛剛加冠不久。就算之前有所愧疚,也能及時彌補。

而跳出來的君士坦丁堡,自然就成了趙桓的目標。

把這西方的明珠給秦王,也算對得起他秦王的身份。

畢竟東正教正統在羅斯嘛。

東正教基本上就兩大塊信仰區,一塊在希臘,也就是拜占庭,一塊在羅斯諸侯國。

如今匈牙利還沒跟奧地利合併組成奧匈帝國,所以在拜占庭的西北面就直接跟羅斯各諸侯國接壤。

當初羅斯人還是蠻人的時候狂暴南下,一路從北方攻到了君士坦丁堡,然後皈依了東正教。

秦王如今正在整合羅斯地區,建立秦王國。

怎麼說他都是趙桓的親兒子,骨血後代。

說看他自力更生,但最後還是會王師親自下場,幫他開疆拓土。

而君士坦丁堡這個東正教正統,就是封給秦王國的最核心土地。

王師打下這裡後,從君士坦丁向北至基輔,都是秦王國的封疆。

這會使得秦王國立即從一個苦寒王國變為大宋治下最富庶得國家之一。

其中基輔一帶有東歐最廣闊的黑土地,如果將其納入東方藩宗體系中,這片黑土地,將成為大宋糧倉。歐洲失去了他的糧倉,威脅力大大降低。

如今可不是冰河時期,氣溫非常溫暖,適合農業發展。種冬小麥的話,東歐平原的氣候絕對不算寒冷。

這裡在後世就是全世界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小麥出口國。

秦王只要把來自中原的農業技術推廣開來,秦王國的糧食供給就穩妥無憂了,甚至可以向南直接出海,出口到亞洲、非洲。

而君士坦丁堡沿線,則是非常發達的商業區域。

因此,出海口的海峽就至關重要了。

君士坦丁堡旁邊的那個海峽,任何人掌控,都能躺在上面日賺鬥金。

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中都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

所以趙桓這個老父親必須把這裡打下來封給自己的親兒子。

這對整個文明體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之所以不給波斯都護府,就是防止將來有一天大宋衰落了,波斯都護府收縮,至少還要秦國的軍隊能守住他,不至於被外族奪走。

而只要大宋沒有衰落,那君士坦丁堡在秦國還是在波斯都護府都是一樣的。哪一任秦王也不敢卡中原的軍隊、商船通行。

至於能否打下君士坦丁堡?

趙桓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奧斯曼揮軍十七萬都能打下這裡。

大不了大宋繼續擴大戰爭規模,直接徵召當地所有屬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