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工業革命的原因(第2/2頁)
章節報錯
“臣等遵命。”一種農學院教授立即恭敬做出回覆。
腓特烈連忙上前,對趙桓說道:“請陛下寬恕我得不情之請,能否將這種新式作物賜給我們羅馬一份?”
趙桓微笑著問道:“你覺得朕會答應嗎?”
腓特烈神情一頓,如果是自己,擁有這種神奇的種子。那絕對不肯將其贈給外人的。
這可是拉開神聖羅馬帝國與其他國家國力差距的最佳時機。
有了這個種子,施瓦本系選帝侯就能快速膨脹人口,不用二十年,施瓦本公爵就能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最強大的皇帝,威嚴無人敢犯。
推己及人,他覺得宋國應該也是不願意將這種作物擴散出去吧?
他只能硬著頭皮,期望這位皇帝能夠有君王的康慨大方。
但下一刻,他就聽到了對方的聲音:“可以,明年你們就可以來拿種糧了。”
這一瞬間,腓特烈甚至覺得有些不真切,他激動的問道:“陛下,您答應了?真的答應了?”
趙桓微微一笑,說道:“你沒聽錯,種子朕可以賜給你們一些。”
腓特烈激動的語無倫次,問道:“那……那我們應該?哦,不,不,謝陛下恩典。您的康慨,就像太陽一樣,照耀四方,偉大而又光明。我……我們應該回報給陛下什麼條件?”
趙桓笑著說道:“是朕賜給你們的,不需要你們回報什麼。”
賜給神聖羅馬帝國玉米種子,當然不是趙桓窮大方,他又不是隋煬帝那種好大喜功,奢靡無度的皇帝。
賜給神聖羅馬帝國種糧,對大宋而言是有好處的。而且好處極多,關乎帝國浩浩大勢。
首先一點,就是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好感。
哪怕大宋不干預,這位腓特烈大帝也一定能執掌神聖羅馬帝國,成為帝國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在他手中,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
趙桓需要這個帝國的統治者對大宋充滿了好感,積極主動地接納大宋文化,推行大宋制度,從而對抗基督世界。
當然,更重要的是,種糧這種東西,根本無法守住。只要對方有心要獲得,天下四方地種糧,他早晚都能得到。
畢竟這種作物是要推廣到全國的,根本無法防止外流。
就跟歷史上玉米、番薯從西方傳入大明一樣,最多十年,玉米就會從大宋流傳到大宋的各個藩國。
既然守不住,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如果說,這還是被動的考量,那還有一個影響趙桓決斷的關鍵,那就是趙桓需要西方的人口膨脹起來。
因為工業革命,需要龐大的驅動力。
所有人都清楚,工業規模是以珍妮發明紡織機為開端的,以蒸汽機為標誌。
但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朕即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