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大宋版海禁(第2/2頁)
章節報錯
折算一下也快有兩千噸了啊。
“這種巨船名曰木蘭舟,大約長四十餘丈,可容千人,載一年之積糧,舟上有機杼市井,若不遇便風,需數年而後達。”
趙桓這是真的驚歎了,原來中原古代的航海能力這麼強,船上帶了一千多人,還設立了交易市場,可以在海上航行數年。要知道泰坦尼克號能承載的人數也就三四千人。
吳麟笑著說道:“宣和年間,國家遣使前往高麗宣詔,以此等鉅艦護送,麗人迎詔之日,傾國聳觀而歡呼嘉嘆也。”
趙桓大概瞭解了航海水平,問
道:“這跟海禁有何關係?”
“因為船上財富極多,一旦折損,對商賈影響極大。所以商賈為了保全財產,想出了兩種方法,一是股份合資,二是行鏢押送。鏢師在船上護衛,確保財務送達。如果沒能送達,就按財富賠付。”
趙桓點了點頭,這倒是有些像保險業務啊。
不要小瞧保險業,這跟後世那些亂七八糟的騙人保險業務不同。
海上保險業務可是現代航海貿易,海洋工業文明的基礎核心。
吳麟接著說道:“但鏢師都是武人,官家也見過,他們出發時帶著長槊、巨斧。他們在海上看見任何商隊,都免不了前去打劫。”
“東瀛列島上的商隊,幾乎全被他們打劫一空。一艘船裡裝滿了貨物,一旦打劫成功,對任何商戶而言都是一筆天價財富。”
這麼說來,大宋的武裝商船已經事實上掌控了東瀛列島上的出海貿易。
趙桓問道:“朕不信他們出了海,還奉公守法,嚴格區分商船所屬。他們沒少打劫中原商隊吧?”
吳麟鄭重地說道:“此正涉及到海禁。海軍對所有番邦外國下達海禁之令,凡海舶不得大宋海軍令旗者,不能來往,內客外商,皆需繳納稅金,得令旗方可在三年內航行。無旗者,天下共擊之。”
“但劫掠有令旗者,一旦發現,海軍必嚴懲不赦,輕則罰以重金,重則懸首示眾。”
趙桓明白了,看著吳麟,面露笑意,問道:“所以卿言下之意,東瀛列島已經被我朝海軍和商人事實上施行了海禁?”
吳麟恭敬地說道:“官家聖明。有大量商人在東瀛島上建有據點,在沿海一帶影響深遠。東瀛人想出海困難重重。而這些富商對不同勢力地影響也大不相同。”
這麼說來,要是沒有海軍參與,詳細介紹,那還真找不準影響力精準強大地商人。
趙桓看向趙鼎,笑著問道:“東瀛島上的倭人被我朝商旅攻擊,沒有遣使抗議?”
趙鼎愣了一下,抗議?
憑什麼抗議?
抗議什麼?抗議天朝法度?
“稟官家,據臣所知,並沒有使者抵達鴻臚寺。而且這種事,他就算有使者,也應該去海軍衙門。跟海軍將領商談法度,不會到鴻臚寺。”
趙桓想了一下,覺得也有道理。
這是大宋內部的法度,他們就算不滿,總不能外交來逼迫大宋為他們更改法令。
第六十六章大宋版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