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干預東瀛的手段(第2/2頁)
章節報錯
“臣查過資料,蝦夷人向中原朝貢的歷史已有千年,即便向倭人朝貢也有五百年的歷史。”
“倭人甚至有一副非常有名的蝦夷人朝見明德太子圖。”
張浚不由得開口,與趙桓議論道:“如此說來,蝦夷人倒也是歷史久遠啊。”
趙桓點了點頭,這個民族上下也是有近兩千年得歷史,而且他們長期據守在北海道島上。
據趙桓後世得遊戲經驗,這一帶在日本歷史上長期就屬於關東地區,民風剽悍。
所以趙桓問道:“這麼悠久得民族,無論如何武德都不至於衰落。他們怎麼會被倭人殘虐?”
趙鼎對這個問題態度堅定,斬釘截鐵得說道:“臣以為,這跟雙方文明水準相關。”
“就戰力上看,雙方相差無幾,甚至可以說野蠻得蝦夷人更佔上風,他們披獸皮,戴羽毛,悍不畏死,前仆後繼。”
“歷史上曾經多次從北方南下攻入倭人所在本州島。”
“但最終卻都敗在了倭人手中。臣以為,究其緣由,則在於無論組織能力,還是文明水準,社會財富以及人口數量,蝦夷人都不及倭人。”
張浚點了點頭,認可趙鼎所言。
文明發達得一方,或許在軍事上會偶爾被野蠻所超越, 但最終在兩個民族的全方面交鋒中,一定是文明更先進的一方能夠取勝。
無論東西哪個世界,無不是文明更發達的一方,驅逐了野蠻,最終屹立於肥沃富饒的土地上。
野蠻的蠻族,來去如風的遊牧騎兵,或許能猖獗一時,但總會被文明所擊退,最終或被同化,或被滅絕。
趙鼎繼續說道:“但倭人的文明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此前也是野蠻落後,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他們是派遣了大量的遣隋使與遣唐使,復刻中原文明,方才一舉提升了文明水準。”
“可以說是中原的文明扶持,才使得倭人水準遠超蝦夷人。從而導致倭人經常入寇劫掠,俘虜蝦夷人俘虜,**其女子。”
趙桓若有所思,問道:“卿的意思是既然倭人是學我文化才強盛起來的,我們可以將文化同樣傳給蝦夷人?”
趙鼎重重點頭,說道:“只要朝廷願意扶持蝦夷人,蝦夷人的文明水準很容易就能趕上倭人。”
“以雙方世仇,蝦夷人與倭人的戰事必定綿延慘烈。”
“這對我朝有幾個好處,首先就是東瀛島上勢力均衡,倭人無法一家獨大。整個島上的精力都用在了內戰上,國家整體文明發展會相對緩慢。無法對外圖謀。”
“其次則是兩方內戰,無論勝負,王師都有干預的立足之處。會有人在東瀛島上配合王師登陸。臣以為王師只要有穩固的登陸之處,囤積充足的後勤、輜重,要在戰場上屠滅倭人,並非難事。”
喜歡朕即大宋請大家收藏:(朕即大宋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