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宋的腳步(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這位清教法學家布哈里就是其中一批,他研究的是*****法,對中原法律幫助不大,所以就被釋放了。
不過他的定位是學者,甄別時間較久,屬於靠後釋放的一批。
也因此,他呆的時間久,學會了中原的大宋語言。
清教將領們既是把他當領頭人,又是把他當翻譯,推著他走到岳雲面前。
岳雲坐在一處沙丘上,嚼著肉乾,喝著清水,看向遠方。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先祖們曾經描述過的風景,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大宋也應該在這裡留下一些篇章,讓後人沿著大宋的腳步繼續往前開拓。
但是寫宋詞還是寫話本,他一時沒有想好。
大宋如今的文化高度發達,得益於教育的普及,識字人群的增多,文化的向下沉澱。
大宋文化呈現出雙向發展的特點,既有高雅、優美的風雅文化宋詞,也有膾炙人口,通俗易懂的話本。
岳雲就很喜歡讀話本,這是他鍛鍊之餘最大的愛好,大宋話本內容頗多,有經典的《三國志平話》、有最盛行的《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也有光怪陸離的《蜀山傳》、《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其中他最喜歡的是《三國志平話》,裡面那段“君不見三分書裡說虎牢,曾使戰骨如山高。”每每看到這裡,他都擊節讚歎,感慨於作者的大才和天馬行空,居然想到了三英戰呂布這種熱血篇章。
岳雲覺得,這橋段,日後凡是寫三國類的話本,都得收錄進去。
哪怕明知道這是假得,他也羨慕呂布人中無二的勇武。率領鐵騎踏破一切,是他得追求,也是能在這片土地切實實現得夢想。
這一點,岳雲覺得這裡要好過大宋。
大宋太強了,哪怕有呂布般的絕世神武,面對三名火槍兵,也只能飲恨沙場。
所以他非常不喜歡《宣和遺事》這本書,他從懂事以來,大宋就在聖天子的統治之下,強盛輝煌,盛世太平,宏偉又浩蕩。
他完全不信《宣和遺事》裡記載的那些太上時期發生的荒淫故事,更對《宋江三十六人贊》裡那些好漢嗤之以鼻。
什麼人能在宋軍強大的軍力面前,為非作歹,甚至殺進東京?
平定宋江的將領,如今還坐鎮在帝國樞密院呢!
可偏偏老一輩人對此非常欣賞,讀起來彷彿身臨其境,這讓岳雲非常難以理解。
匪寇?
他們一個個瘦骨嶙峋的,站在人高馬大的宋軍面前,那還不得唯唯諾諾,小心謹慎?
就像眼前這些畏畏縮縮的清教徒。
岳雲用牙齒咬住肉乾,騰出手來,擰開盛水的皮囊,掃視一眼圍上來的聯軍將領,沒有一絲擔憂,眉頭一擰,語氣帶著斥責:“你們不去巡視全軍,圍到我這裡做什麼?”
凜冽的語氣如同雷鳴,嚇得所有清教將領們都全身一顫,一個個拼命的往後縮著身體,唯恐引起岳雲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