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岳飛在河北高歌猛進時,也深刻影響到了千里外的局勢。
在這場宋金之戰中,最關切的無疑是數千裡外的西夏國。
雙方戰局每一次變動都深深牽扯著西夏人那緊繃的心絃。
因為這一仗,對宋金這種大國而言,都只是邊境之爭,無論誰勝誰負,雙方都能重整旗鼓,再拉出十幾萬、二十幾萬軍隊,明年繼續再戰。
但西夏如果判斷錯了局勢,押注錯了方向,對西夏而言就可能是滅頂之災。
而今日正是揭示結果的時刻,三月過去,西夏必須給宋朝一個答覆,是要與宋朝親善,設商榷互市?還是雙方自此兵戈相向,西夏聯金扛宋?
作為西夏使節的謀寧克任一臉苦澀,孤身站在大宋皇宮內心頭百般滋味。
一種濃濃的罪惡感籠罩了他的全身。
但也不要對西夏大臣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高估,罪惡感很快就消散,愧疚只是暫時的,利益才是永恆的。
究竟怎樣才能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那是他所關心的。至於西夏究竟會為此遭受多大損失,那在自身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
他十分清楚,自己再也沒有了改變立場的餘地,從這一刻起,他就只能作西夏境內最親近大宋的官員。
雙方親善和睦,才能保證他在國內超然的地位,否則一旦雙方交兵,他必被國內所有人清算,甚至腰斬以洩心頭之恨。
因為正是他向西夏傳回的情報,使西夏做出決斷,正式交還大宋數千裡土地,退出三國爭霸的行列,選擇與大宋親善,停止一切刀兵,以換取大宋放開鹽禁,雙方互市貿易。
這名義上是兩不相幫,但實際上所有人都看出來了,西夏拋棄了金國,選擇與宋朝友好。否則只要雙方合力,都能在宋朝疆土上奪走大量土地,合作共贏。
如今西夏將大片土地歸還給了宋朝,金國就不再受益了,受益的變成了大宋。
西夏將自己的國運賭在了大宋依舊軟弱,無力在金軍的壓力下威脅西夏!
謀寧克任深深嘆了口氣,是自己誤導了這一切。
可是這一切又真的不是他有意為之。
他只是將宋朝境內發生的事情如實的傳回了國內,並“稍微”新增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對局勢的分析。
東京與西夏相距甚遠,即便西夏信使跑斷了腿,也只有兩次交流機會。
可正是這兩次交流期間,發生了一系列讓謀寧克任誤判局勢的事情。
首先就是金軍氣勢洶洶的揮兵南下,十餘萬大軍兵分三路南下,似有躬擐甲冑,破師滅國之志。
當是時,所有西夏使節都認為大金還是佔據了無與倫比的戰略優勢。攻守進退,隨心自如。
宋朝只能勉強應對,一路丟疆棄土,就跟當年與西夏戰事一樣。
恰逢當時發生了震動整個東京城的神武右軍敗績事件。當世所有人都清楚,神武右軍是大宋最精銳的禁軍,代表了大宋武力的巔峰。
結果神武右軍居然敗給了一群泥腿子盜匪!導致東京滿城震動。西夏使節親眼目睹東京城內家家有哭泣之聲的情況。
雖然大宋朝廷一再宣稱,神武右軍只損失了一個指揮,但西夏人無論如何都不肯相信,認為這是宋國朝廷的安撫輿情,控制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