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大宋的鋼鐵機床(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北作坊,是負責大宋武備、器械生產的軍器三監之一。
今日一早,整個作坊附近就被皇城司戒嚴,大宋“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撫諸夏,外綏百蠻”的聖君即將在今日蒞臨巡視此處!
旭日剛剛升起, 趙桓率領大量文臣武將抵達。
這已經是趙桓作為天子今年內第三次巡視軍器作坊了,透過這一點,所有人也都能看清當官家對軍器武備的重視。
皇帝的意志總能使他目光聚焦之處,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皇帝的時刻關注下,軍器三監的貪斂腐敗有了極大的收斂。
畢竟軍器三監如今已經不再是國家官員一列,沒有了保護傘, 臺諫收拾起他們簡直易如反掌。
另一方面已經徹底失控的臺諫官員們這會兒完全是破罐子破摔, 瘋狂肅清同僚,以給臺諫官員們自身刷資歷, 準備在臺諫倒臺之時,能以更優秀的資歷背景轉任其他寺監。
在這種雪上加霜的形勢下,軍器三監官員完全不想用自己的腦袋成為其他官員的進階墊腳石。
而且軍器三監改制之後,直接從朝廷那裡獲得採購經費,大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也掙得是盆滿缽滿。
要知道今年僅是花在軍隊採購方面的經費就超了了八千萬貫錢!除了少部分是到處採購糧食,剩下的全部都砸在了軍器三監身上!
無數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錢,這可是真真正正的會下金蛋的母雞,能夠讓所有人吃一輩子的差使。
誰敢敗壞自己曹司的品質名聲,那簡直就是砸所有人的金飯碗。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軍器三監內部都不能容忍這種行徑。
也因此三處作坊都拼了命的提升品質,提高效率,以期從朝廷那裡獲得更多的採購訂單。
南北作坊就是其中佼佼者。
其名聲,甚至趙桓在宮中都數次聽說,宰相、計相、樞密院、尚書省, 對此都讚不絕口。
皆稱南北作坊在軍工品質方面堪稱三代以降之巔峰, 戎具精進, 亙古未有。
隨著軍器三監各自獨立,互相競爭後,三監的生產重點在這大半年內都已經有了明顯的傾向。
弓弩造院擅長製作神臂弓,這是他們的看家本領。除了神臂弓,他們還主要負責旗幟、戎帳生產。
御前軍器所則更傾向於研發火器,在激烈的競爭下,他們對火藥的配比掌握最精準。這一點遠遠不同於歷史上中原歷代王朝對火藥配比含糊糊弄的情況。
御前軍器所對火藥的精細配比,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不許工匠有毫釐之差。
認真起來的工匠們會用毫釐級別的銅匙精準掌控油紙上的材料重量。
所以大宋火器雖然還相對落後,但論火藥質量,爆炸威力,輕鬆碾壓清朝。
甚至用清朝跟御前軍器所相比,有點委屈侮辱了這個軍器作坊。
清朝去鎮壓白蓮教,火藥質量不行,平叛用的不是火藥槍械而是瓦礫、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