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藩王拓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承認,儒家子弟的精神真的是鍥而不捨,或者說簡直是打不死的小強,非常頑固。
他們有人推行新法,革新儒家經義。有人經營朝廷,佈局將來。
這如果趙桓在位不久的話,還真壓不住這些儒家反撲,恐怕會人亡政息,讓腐朽餘孽死灰復燃。
還好趙桓直接穿越成了皇帝,能迅速開始改革。
如果穿越成了百姓,打江山耗去十幾二十多年,再穩固好朝堂局勢,開始改革,在位時間已經不足以鞏固改革成果。
所以趙桓直接對吳革吩咐道:“你稍後安排一名得力人手去把東宮護衛全部換一遍。安排親從官去東宮,教導太子兵法和武藝。”
吳革立即明白官家言下之意,護衛都換了,顯然宮女、內侍也全部要換。同時安插一批探子,嚴格監察太子的一舉一動。
“官家,要不要把太子身邊那些儒家子弟全部清散?”
“不用。留著他們吧,挺好的。給他們賜予官身,其中傑出者賜錢千貫。”
挺好的?
吳革直到離開也沒能想通到底哪裡好。
讓他們這樣蠱惑國本,那不是動搖大宋的未來嗎?
而很顯然,太子這個號基本上是養廢了。趙桓打算重新練個小號,培養一位繼承人。
但趙桓也沒有直接廢太子的打算。
怎麼也得發揮他的餘光預熱,把太子的號召力拉滿。
帝國未來的天子偏好儒家,而且重用儒家之臣,勢必會吸引大量中原保守儒家子弟的雲集。
沒有比這個更具吸引力的核心了,只要成為淺邸之臣,太子一旦登記,所有人都有從龍之功。可以輕易佔據朝廷上六部九卿等大量顯赫職位,甚至進一步成為執掌朝廷的左相右相。
儒家中的野心分子,勢必會雲集而至。
事實上,趙桓對儒家並沒有太差的感官。
對這個學派的學術,思想和精神,趙桓還是比較欣賞的。
只要他們肯與時俱進,能夠博採眾家之所長,他們可以輕鬆締造一個又一個強盛地國度。
哪怕後世工業世代,泛儒家文化圈裡,也是強國輩出。
儒家不是搞不好工業。
恰恰相反,儒家薰陶的百姓最適合締造工業強國。
儒家只是沒有辦法開啟工業時代。
儒家文明的百姓勤勞、質樸、嚴謹又內卷,簡直是工業時代最好的工人。
趙桓在大宋開了工業秩序後,工業化程序還沒加速,這些工坊主就已經開始內捲起來了。
所以只要工業帝國順利起步,大宋就一定是史上最強大的工業化國度。
趙桓絕不會把儒家趕盡殺絕,需要儒家文化以保持中原工業的長盛不衰。
只要工業強大,帝國就不會衰落,就不會被四方的封國和藩臣所反噬,任何叛逆在絕對工業化優勢面前都不值一提。
儒家唯一的問題是,如果不鞭笞他們,被一群腐儒所統治,他們會躺在舒適區裡,兩千年如一日的研究一本《論語》。
趙桓相信,如果是孔子穿越,再世為人,見到徒子徒孫們這副模樣,也會掄起書把他們往死裡收拾。
所以趙桓乾脆就用太子把儒家的保守、腐朽份子全部吸引起來,然後打包扔出中原,到遠方建立諸侯國,開拓異域,教化蠻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