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暉轉頭看了一眼百花洲下方熱鬧的畫舫遊船,笑著對趙桓解釋道:“這是蘇州著名盛景,名曰百花匯。每個月的中旬,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皓月最圓之時,這蘇州城附近,所有的青樓勾欄,都會開著畫舫,拉著自家花魁在百花洲下爭妍鬥豔。”

“無數風華絕代的女子在百花洲下或起舞清影,或調絃而歌,真可謂是人間盛景,引得無數豪商一擲千金。各地前來觀景地文人雅客不計其數,成為蘇州城地一大特色。”

趙桓訝異的說道:“如此風花雪月之盛景竟在百花洲?朕以為青樓畫舫最有名的應該在秦淮河。”

錢暉說道:“秦淮河在建康,距離這裡倒是不遠。可是蘇州才是我朝最繁華城市,無數豪商定居於此。秦淮河的畫舫有時甚至會來這裡赴會,蘇州畫舫怎麼會遠去秦淮河?”

趙桓點了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國情。

因為趙桓改變了靖康之難的結果,建康的地位並沒有被南宋小朝廷抬起來。

所以蘇州以無與倫比的經濟地位,成為整個東南重心。

有錢就是大爺,青樓畫舫自然是一切都要圍著蘇州轉。

錢暉對趙桓說道:“既然是良辰美景,官家何不走近一覽盛世繁華?”

趙桓猶豫說道:“朕走近勾欄畫舫,總歸會引起天下物議。”

錢暉笑著說道:“怎麼會呢?百花洲旁無數百姓在岸邊憑欄遊賞,欣賞舞蹈。官家大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岸邊賞舞聽曲。畫舫上的花魁都是清倌人,只獻舞演唱,並不賣身。”

“清倌人只要出局了,就會被富商買走。不會再登臺獻唱。所以才會有一代代花魁爭相鬥豔。”

這麼說的話,趙桓就有些意動了。

這些清倌人倒是有點像大宋的明星藝人,表演歌舞,展現文化藝術。

而且既然蘇州府允許她們按慣例到百花洲下面匯聚表演,說明大臣們也是覺得官家欣賞一下蘇州的歌舞曲詞,藝術風雅,是一件雅事。

所以趙桓點了點頭,對一旁的吳革吩咐道:“下去找一塊高臺,朕過去賞舞觀戲。”

皇城司早就對附近的地形爛熟於心,很快就臨水岸邊,為趙桓在尋找到一處憑高觀賞的良處,搬過去了軟榻和矮桌,擺放好了鮮瓜果蔬和美酒玉釀。

見到皇城司親從官們在岸邊忙碌,很快附近就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今天來參與百花匯的畫舫,誰沒有想過親眼一睹官家聖顏?

這可是大宋從開國以來,聲望最為卓越的天子,被譽為大宋中興聖君,上參堯舜,下配三王。

正是在官家的勵精圖治下,大宋開創了千古未有的王朝盛世,治隆漢唐,遠邁先王。

在這個傳媒落後的時代,眾人只在報紙上見過官家的畫像,但大宋一億兩千萬餘人,大概有一億一千九百九十萬人沒見過官家的儀容龍顏。

所有人都熱切的等待在附近,想要親眼目睹官家的英武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