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塢,是造船業極為關鍵的一項技術。直接決定了造船水平的高低。

對任何文明而言,這都是一項里程碑式的科技發明。

可以說,有沒有船塢,就劃分了兩個造船時代。

沒有船塢,就造不出上千噸的鉅艦,造不出堅固、穩定能夠遠航萬里的跨時代鉅艦。就像沒有蒸汽機,就造不出鐵甲艦。

如果以這項關鍵技術作參考,大宋當下1135年領先西方五百年的造船業,至少相當於西方1635年的水準。

而十七世紀的西方,各國的海上力量就是以武裝商船作為時代核心。

武裝商船,更通俗的印象就是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航海時代!

一名偉大的探索者、航海家想方設法籌集到一艘武裝商船,開著船隻,帶著水手,穿行在大海中,發現港口,發現大陸。進行商業貿易、地理冒險。

以及必不可少的劫掠商人,俘虜船隻,擊敗海盜,發現藏寶圖等等。

這一切的一切,迴歸到時代的主題,就是遠海貿易與戰爭劫掠。

在大航海時代,強大帝國所屬商船的原則就是,在任何海域,看見任何國家的商船就要衝上去劫掠,焚燬,俘虜!

打贏了自然是皆大歡喜,帝國子民又在開拓遠洋的過程中意外收穫了一筆意外的天價財富。在遠方充滿了黃金與牛奶,遍佈一夜暴富的機會。

打輸了,那還用說?

立即找到帝國海軍,請求海軍主持公道,在某片海域,有一群未開化的蠻夷、海盜,居然攻擊帝國商隊,殺害帝國子民!

武裝商船打不贏的對手,帝國海軍幾艘風帆戰列艦開赴過去,立即就把對方轟碎在炮火之下!

一艘排水量五百噸裝有三十門火炮的武裝商船,怎麼也不可能打贏排水量一千五百噸裝有兩百多門火炮的戰列艦。

雙方不僅噸位、火力不在一個數量級,就是結構、佈局以及堅硬程度也無法相提並論。

所以蘇州商人們大費周章、竭盡全力的宴請趙桓,最終圖窮匕見追求的請官府放開限制,允許他們自己改造商船。

最終目的就是朝大航海時代的主題發展。

只要趙桓現在點頭,不用幾個月,蘇州商人們就會建造出大量的武裝捕魚船、武裝商船。

大宋人口一億兩千多萬,他們可以輕鬆拉出一支碾壓各國的武裝商隊。

不用幾年,大宋的捕魚船就會壟斷所有的漁場,把任何他國漁民趕回沿海。

而大宋的商隊就更可怕了,在遠海,他們將擊沉、俘獲任何其他國家的商船,徹底壟斷海上貿易。

海上馬車伕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地位。

整個大海上將只有大宋的商船可以航行,任何國家的港口之間,貿易都只能透過大宋商船進行。

他們是航路的馬車伕、清道夫以及統治者!

這地位可以參考在絲綢之路上的阿拉伯人。

他們往返在絲綢之路上,透過大量貿易賺取了令西方十字軍們羨慕不已的財富。

可他們還只是規則下的一份子,是整條絲綢之路中眾多參與者的一員。

而大宋的武裝商船則不同。

他們是徹底統治了海上貿易。沒有任何其他人能從中分走哪怕一勺的利益。

如果整個世界的商業貿易都被大宋商人所壟斷,究竟能有多少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