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六年春,趙桓帶著御營正式開始南巡。

隨架八千餘人,搭乘一百二十六艘戰艦,從東京出發,進入汴河就順流而下,速度極快,日行三百餘里。

從汴河進入淮河後,水流速度更快,艦隊的速度已經令隨架的所有官員們震驚了。

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艦隊就從淮河中游抵達淮河下游,開始向邗溝方向轉移。

直到進入邗溝,艦隊的速度才降了下來,所有人終於有了閒情逸致站在甲板上觀看兩岸春暖花開、楊柳依依的風景。

沿著邗溝直下,就抵達南方經濟重鎮揚州了。基本上唐宋的文人墨客,南下風流,走的都是這條花光滿路的水運要道。

御營的文人學者、女官內侍們都登上了甲板,欣賞著這綠水青山的美景。

就連趙桓也在燕穎的央求下站在了艦首,陪同她們一覽這大宋的盛世風情。

邗溝上船隊交錯,百舸爭流,一面面白帆布滿了江面,對映著大宋繁華的經濟。

兩岸有著中原最典型的綠柳花紅,青山如黛,天空碧藍。

而最讓趙桓欣慰的就是這沿岸的祥和氛圍,一處處村莊坐落在綠水青山之間,百姓安逸從容,靜聽春雨,閒賞杏花。不時能看見老人在岸邊漁樵垂釣,飄然若仙。女子依岸浣紗,姿色秀麗,新妝鮮豔。

整個天下都沉浸在太平盛世中,完全不識兵戈,不知塞外的烽火連天。

尤其是船隊沒有停靠在揚州,而是直接南下停在了蘇州,更讓趙桓感慨萬分,躊躇滿志。

歷史上金軍南侵,金兀朮攻破蘇州,屠殺百姓五十餘萬,死屍枕藉。

但趙桓的穿越,不僅扶大廈於將傾,更是直接逆推了整個金國。

所以蘇州城在曾經繁華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成為帝國江南最璀璨的明珠。

大宋的經濟重心在東南,而東南最繁華的城市就是蘇州。

他的繁華程度,可以說突破尋常人人的想象。

在大明建國時,蘇州一座城的稅收,相當於全國稅收的十分之一還多。

而在大宋,蘇州還被稱為平江府的時候就是無與倫比的經濟、稅賦、糧食重鎮。

太上政和年間,平江府一地向東京輸送漕運六百五十萬石。

而到了建業年間,更名蘇州後,這個數字進一步上漲到了九百六十多萬石,今年極有可能突破一千萬石的大關。

一千萬石糧食!而且還是宋石,是歷代重量單位最大的。換為漢石相當於兩千多萬石。

如果漢末諸侯曹操、劉備、孫策任何人手下有蘇州這樣一座天府之國,經濟重鎮,都能摧枯拉朽的將天下所有諸侯掃平。

年年兩三千萬石糧食的收入,只靠經濟戰爭,也是令其他人絕望的優勢。

稅賦方面,蘇州更是能與東京一較高下。

韓愈說:“當今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其九,江南諸州蘇最為大,兵數不少,稅額至多。”

僅這一地,去年就為大宋提供了四千兩百多萬貫的各種稅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成為天下皆知的名言。

當地百姓可以豪言:“四方萬里,海外異域珍奇怪偉、希世難得之寶,罔不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