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宋軍獲得的戰略優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浚的視野更像一位宰相,並沒有拘泥於西夏戰場境內。
而是手指地圖向所有人說道:“自遼朝覆滅,遼朝五京中的西京雲州(大同),南京幽州都已被我朝收回。”
“因此金國所佔遼國疆土等於腹地向我朝洞開。臣以為應該在雲州、幽州兩地同時陳兵邊境,起圍魏救趙之功效。”
“如此嶽相公率軍馳援西夏,激勵西夏君臣抵抗之心。幽州、雲州之大軍則威懾金軍。迫使其國內驚懼,主動撤軍。”
趙桓看向樞密使張叔夜,問道:“卿怎麼看?”
張叔夜斟酌著說道:“我朝與金國畢竟有和約。如果將戰事蔓延至西夏以外,恐怕剛剛休養生息幾年的河北,又將重燃烽火。”
趙桓慎重的點了點頭,大宋距離靖康之難過去到如今也才四年。
整個國家都在休養生息的狀態。
可即便如此,大宋也平定了國內叛亂,治好了洪水氾濫,更被迫打了兩場邊境戰事。一場反擊金國入侵,一場收復隴右故地。
這要是再揮師北伐,跟金國再打一場大規模的舉國之戰。
即便大宋財政能夠支撐,尋常百姓的人力也無法支撐。
四年四次大戰,每次都興師動眾二十萬人左右……這修養生息,休養了個寂寞。
張浚態度堅決,說道:“如果讓一紙和約束縛了手腳,豈不顯得朝廷迂腐無能?如今金軍主力都在西夏境內,金國國內都是孱弱之師。”
“國家往雲州、幽州增兵,金國只會驚懼,而不可能主動南下開戰。”
“但關鍵在於我朝做出北伐部署,能鮮明向金、夏兩國展現我朝態度。促使西夏堅定抵抗,迫使金國憂懼退兵。”
“更能使天下各國看清我朝庇護宗藩的決心,使各國皆心慕王化,遣使朝貢。”
趙桓認真的思慮了片刻,覺得張浚的提議頗合心意。
大宋雖然不想捲入戰爭,但也不能一味的綏靖。
對金國這種擴張性政權而言,必須在他一次嘗試打破區域格局的時候就將他野心徹底熄滅。
所以趙桓最終下定決心,說道:“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心之所歸。我朝作為天朝上國,不能無所作為。就按宰相所言去辦。”
“樞密院調靜塞軍主力前往雲州。調神武左軍、神武后軍主力前往幽州。”
“令神武右軍主力從京兆府立即向興慶府進軍。”
在趙桓地果斷作為下,宋軍已經做出了最果斷的干預。
但西夏戰局的變化還是令四方各國都始料不及。
九月初,西夏的使節終於抵達東京向大宋請求庇護調停時,西夏國主李乾順又幹出了一件在大宋樞密院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勉強抵禦金軍一個月後,他因為屢戰屢敗放棄了賀蘭山防線,率軍從賀蘭山一路向南撤退。
就在他撤軍的途中,西夏與大宋從開戰之初就開始期待的沙塵暴終於到來,金軍被困在了賀蘭山腳下,無法追擊,李乾順得以順利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