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勒石北海,遠望冰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刻,他是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儒家的理念已經深深的落伍於時代。面對王朝這種亙古未有的盛世藍圖,儒家甚至沒有理論指導,如果功績超越了三皇五帝,應該怎麼治理這個廣闊帝國。
虞允文喃喃道:“日不落之國,該是何種盛景?”
看著虞允文似乎很難想象日不落的盛景,趙桓笑著說道:“其實距離我朝並不遙遠。卿知道在北海之北是什麼嗎?”
虞允文博學多識,很輕鬆的答道:“《唐會典》記載是冰洋。”
“沒錯,是冰洋。”趙桓感慨一聲。
如今的大宋,剛覆滅金國,兵鋒直抵北海,可謂盛世輝煌。
所以宋室君臣是有資格說一句,治隆漢唐的。
也正是因為接近了漢唐的水準,才更能體會當年所謂的盛唐氣度。
其實中原一直是知道北冰洋的,因為那裡曾經是中原疆土!
沒錯,屬於大唐疆域。
當地的部族首領於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內附。
內附,與羈縻是完全不同的。
內附就是指這個部落將土地、人口、臣民全部獻給大唐,成為大唐的一部分。
這種事,如果不翻看典籍,只靠想象,根本難以理解。
如果不是大宋接近了盛唐時巔峰氣度,擁有了俯視諸雄的心態了,普通臣民就算是看著典籍,也會有所懷疑。
無論是《唐會要》,還是《通典》都詳細記載了這次北極部落內附。
“骨利幹處北方瀚海之北,二俟斤同居,勝兵四千五百,口萬餘人,草多百合,地出名馬,其國北接冰海,晝長夕短,日沒後,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東方已曙。蓋近日出之所也。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內附。”
這個是什麼概念呢,其實就是我晚上煮肉,羊肉還沒煮熟,天就明瞭,而北接冰海,聯絡上下文之後,就知道說的是什麼地方了。
後世稍微學過地理,看最後一句話就應該很清楚了,這描述的是北極圈極晝的情況,而這個地方是唐朝的北疆,然而就算是有史書的明確記載,後世在畫唐朝地圖的時候,也沒人敢這麼畫。
這是真正意義上先輩強大到讓後人不敢承認的寫照,因為承認了的話,後人大概連顏面都沒有了。
而如今大宋已經有了遠邁漢唐的底蘊,趙桓可以直視前人的功績。
對虞允文淡笑著說道:“日不落帝國,便是如骨利幹一般,日落在西,而東方已曙。總有一片土地,在陽光照耀之下!”
“而且這也只是大唐時曾經屬於我諸夏的輝煌。朕希望,大宋的百姓,能踏過冰洋,看一看冰洋是否就是世界盡頭。在冰洋的對岸,又究竟是怎樣的風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