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吳玠盯著,呼延通謹慎說道:“這不是欺君,節帥!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我們聽叉了口音再正常不過。而且當地百姓對著條江的稱呼都可能並不一致。”

“只要官家不在意這個名字。以我朝軍威之鼎盛,攻過對岸,指日可待!”

吳玠聽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報喜不報憂,是前線將領常見的作法。

只要後方朝廷不催促,前線戰事獲勝的機率極高。

但吳玠怎麼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他的這一次改名,徹底將官家吸引到了戰場前線。

當趙桓聽說前線鈍兵於松花江畔,他立即來了興致。

著名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這裡是諸夏毋庸置疑的精華腹地,是中原無法拋棄核心疆土。

親征到此,趙桓無論如何都要見一見這裡的風土人情。

親征行營司下達命令,宋軍三十餘萬人進駐隆州。

松花江畔,宋軍軍陣光照日月,長矛如林,旌旗蔽空。

這一幕著實震驚了江北的金國守軍。

女真人向來都曾聽聞南國禁軍百萬的傳說。

直到今日親眼目睹,方才知道宋軍軍威之浩蕩。

只見南岸玄甲耀目,朱旗絳天,陣線連綿,無邊無際。哪怕騎兵遊弋,都要跑馬近半個時辰,才能見到這四十餘里的方陣盡頭。

而方陣之後,宋軍大營連綿不絕,堅固高大,旌旗飄揚,彷彿一夕之間,一座宏偉城池在平原之上驀然立起。

細雨濛濛,趙桓在一眾官員的打傘擁簇下走到松花江畔。

江面上宋軍還在激烈廝殺,隨著御營的到達,宋軍能夠得到的物資顯著增多。

江面上艨艟戰艦已經擴大到了上百艘,未被拆毀的浮橋,如今也有兩三條,而在視線未及的遠方,還有一條條浮橋在朦朧雨中快速修建。

戰事與往日不同的一點在於,今日岸邊多了上百架投石機。

密密麻麻的砲石一次次劃破雨幕,砸進金軍的陣線之中。

在砲石的掩護下,宋軍艦船不惜一切代價向北岸運送士兵,已經足足有兩千多名士兵登岸。

這些士兵雖然在岸邊被分割包圍,但依舊結成一個個方陣,在各處死戰。

畢竟皇帝就在身後,能否像薛仁貴一樣,一戰進入皇帝眼簾,就看這一遭了。

在這種信念激勵下,各處戰場都出現了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的猛人。

大宋民間武德之昌盛,在這片戰場演繹的淋漓盡致。

趙桓手持望遠鏡,經常能看到某位武藝高強計程車兵全身浴血,所向無前,當著他的面,用大斧、長槍,砍死十幾名金軍士兵。

“將士用命,勇不可擋,朕親自目睹,陣斬十人以上者便有六七人。傳令下去,今日必須攻破女真防線,朕要親自給將士們授勳。”

皇帝親自下令,神武前軍皆振奮士氣,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