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西方國度,都能夠直接接觸到來自大宋京兆府的商隊,瞭解到這個位於世界正東的強大國度。

國家強盛,自然會向外開邊。

十字軍在大陸西方開疆拓土,大宋在東方也沒有浪費時間。

在絲綢之路開始執行後,趙桓立即開始解決大宋另一項棘手的問題,缺馬!

宋軍缺馬,這已經是後世談爛了的話題。

事實上,趙桓一直以來都認為大宋並不缺馬,只是此前缺少專業騎兵而已。

因為大宋有穩定的戰馬供應之處。

所以十月,趙桓就下令徵召了另一位好大兒,趙懷恩。

聽這名字,就知道這是大宋皇室賜的姓跟名。

事實上這是一位吐蕃人,是吐蕃贊普唃廝囉的後人,被大宋,也就是趙桓前身在靖康元年封為了“措置湟鄯事”,幫大宋管理當地的複雜事宜。

熙寧三年,趙桓的便宜老子徽宗向西滅亡吐蕃政權,拓地數千裡,正式建立隴西都護府。

但隨著金人的崛起,大宋一直沒有精力管理隴右。趙懷恩就是大宋任命的最後一位當地官員,意圖靠他在吐蕃中的威望代大宋守邊。

只是一直以來,收效甚微,大宋的隴右都護府被吐蕃滲透嚴重。

更重要的是,大宋在當地幾乎徵收不上賦稅來。

這讓趙桓完全無法忍受,他連國內頑固計程車大夫都強壓了下去,逼著他們交稅。

一群蠻吐蕃人,還想置身法外?

河湟拓邊,再一次成為大宋朝廷最關注的議題。

朝廷十月對趙懷恩發出徵召,十二月大雪紛飛時節,趙懷恩頂著鵝毛大雪抵達京城。

一同與他趕到京城的,還有大宋新任的隴右都護劉錡。

在接見趙懷恩之前,趙桓特意在宮中設宴款待了劉錡這位大宋名將。

大雪紛飛的時節,那無疑是最適合吃火鍋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的這首詩,把吃火鍋的意境直接推上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

為了招待自己的心腹愛將,趙桓特意讓尚食局準備了最豐盛的食材。

用新鮮牛骨熬的白色骨湯為底料,還新增了枸杞、肉桂、蓮子、大棗。

趙桓吃火鍋一向備兩份蘸料,一份是幹碟即芝麻醬,一份是油碟即香油、麻油。

但兩份蘸料裡通用的是蔥碎、蒜泥、芝麻,還有茱萸!

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在辣椒傳入中原之前,這是中原最流行的調味品。

現切的羊肉、牛肉擺滿整整一托盤,每桌上這種托盤都有兩大份,足足有近十斤。

趙桓先夾了一大筷子在火鍋中涮了起來,淡笑著對劉錡說道:“劉卿,來嚐嚐這京城的牛羊肉與高原上的牛羊肉有何不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