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賊配軍的新出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民爭利,這四個字出自《史記》: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其本意是嚴禁食國家俸祿的官員從事工商業,與百姓爭利。
但就跟衣冠禽獸一樣,隨著時間發展,很快就失去了其本意。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四個字成了官員口中限制皇帝最好用的工具。
皇帝想徵商稅, 他們說“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
行,那皇帝自己想搞錢,他們說:“皇帝與民爭利,天下民不聊生。”
那皇帝問, 國家財政不足,應該怎麼辦?
官員們扭扭捏捏,提出了一個勉為其難的辦法,加稅!
他們可以忍受加稅,將普通百姓壓榨的敲骨吸髓,賣兒鬻女,餓殍遍野,但絕不能忍受一點點與民爭利。
因為這個民自始至終都是官員,是士大夫,是那些免稅的大豪強、大士紳。
至於那些被榨乾所有血汗,徵光所有家產的百姓?那自然是不能算作民的。他們在士大夫們眼中,只能算是長著兩隻腳的灰色牲口。
所以,趙桓君臨天下以來,所有的內政改革歸根到底,其實就只有一件事, 廢除天下所有人的免稅特權。
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官員士大夫,哪怕統領三十萬大軍決戰疆場的大將, 只要你是大宋臣民, 就都要老老實實交稅!
效果立竿見影, 大宋財政稅當年就實現了三億四千萬貫的龐大規模,三代以降,千古未有。
有這龐大的財政收入作支撐,大宋在民富國強的道路上進境神速,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已經向大宋展露了面紗下的一角。
有這前所未有的寬鬆環境,趙桓自然是輕鬆愜意,完全不會被士大夫們忽悠回去。
難道只許他們士大夫們壟斷江南買賣,家財萬貫?皇帝跟普通百姓就要死守田地裡那點產出,靠老天施捨吃飯?
所以對擔憂的皇后,趙桓安慰道:“只要正經經營,不強買強賣,依法納稅,皇商也不過是普通商人而已。而且關於皇商,朕不會派任何官員管理。從皇商問世那一刻起,他們就不具備任何強權特性,不具有任何官員權力,就是普通商人。”
作為皇室財閥,他們肯定是有一些便利的,但絕對無法干預市場,強買強賣。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 趙桓沒打算將皇室財團提升到一個特殊的地位。這意味著他們的一切經營都要接受官府的監督與管理。其性質類似於晉商、徽商。除了名字叫皇商外,皇室所擁有的特權,他們一概沒有。
朱璉心懷憂慮,說道:“官家喜歡說三分,那予說個三分時期的例子,希望官家不要生氣。”
趙桓笑著說道:“皇后本就是皇帝賢內助,長孫皇后對唐太宗就曾經屢次規勸,為一時佳話。卿有擔憂,也正好為朕拾漏補缺,直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