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金國的窘境(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所周知,談判協議這種東西,就是用來撕毀的。
趙桓從沒幻想過一紙協議,兩個民族意志的碰撞就會停止。數十萬大軍就能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停止一切衝突。
除了趙構那個蠢蛋,所有人都清楚談判協議都是為了給下一次更大更劇烈的衝突積蓄實力。
就像宋朝境內所有人都清楚,大宋如今肯跟金國談判,完全是為了爭取時間,整頓河北的黃河氾濫問題,同時訓練軍隊,積蓄糧草。
黃河氾濫問題一旦初步得到解決,以宋軍如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必然會北上收復燕雲。
甚至金朝對此也有清晰的認知,只是他們也想借著談判的契機,整頓自己的內憂外患。
但絕不能說這場談判毫無意義,因為雙方都期望在這一場談判中為自己謀取天量的優勢。
宋金雙方實在是有太多的內容可談。
首當其衝的就是燕雲的歸屬問題。
按當前雙方佔據疆域來劃分領土歸屬這種事,想都不用想,大宋絕對不會接受。
如果金軍想以這種方式結束戰事,大宋甚至連談判的機會都不給。
畢竟皇帝已經親自瀝血宣誓,大宋絕不割地。
按兩國海上之盟的約定,一同出兵滅遼,燕雲十六州的幽州以南等地全歸大宋。
靖康元年,金軍起兵南侵時,這些疆域都在大宋手中。
如今靖康三年,卻都被金軍佔據。
以這種方式結束戰爭,那簡直是在打趙桓的臉。
所以金國要麼接受兩國繼續打下去的局面,大宋不好受,但金國絕對更痛苦。畢竟大宋只有內憂,而金國卻是內憂外患,四面楚歌。
要麼金國就在這次談判中被迫交還大宋所有燕雲疆域。
沒有第三種選擇。
僅這一點,就令趙桓對這場談判無比重視,從一開始就給金國使團各種佈局。
如今高麗走上臺面,趙桓說道:“金國派完顏斡賽過來,可能就是因為他最瞭解高麗底細,不會陷入被大宋與高麗聯合夾擊的恐懼。應該想辦法給使團增加一點壓力。”
吳革建議道:“莫如讓內間在使團內部散佈大宋與高麗正在商議聯盟之事?”
“重演第二次海上之盟?”趙桓搖了搖頭,說道:“僅這點程度,恐怕不足以使完顏斡賽膽寒。高麗對與我朝聯盟是何態度?”
吳革對情報掌握的非常細緻,立即回道:“靖康元年七月,朝廷遣閣門祗候侯章、歸中孕等人往高麗,對高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與高麗相約‘秋涼’起兵,共擊金軍。”
“但當時我朝與金國戰事並未分出結果,高麗心存觀望,故高麗雖婉拒我朝提議,但仍友好地接待我朝使節。預先留有餘地,以便進退。”
經典的誰贏就幫誰。
這種事情,古今中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不能免俗。
如今宋金戰事,已經初步見出分曉,宋軍在各路名將的統帥下數次挫敗金軍,高麗顯然做出了判斷。
趙桓便吩咐道:“估計高麗使節也已經在來東京的路上。等高麗使節抵達,就把他們安排在都亭驛金國使團的邊上,一牆之隔。”
這個時代的談判動輒耗時數月,趙桓完全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