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氣爽,東京城滿城丹桂飄香。

這美好的風景中,大宋好訊息也是一個接一個。

首先就是耗時半年的黃河政治已經初見成效。除了各處決堤都已經堵上之外,趁著這一次水災,蘇遲也開闢除了兩條分流。

北流在洺州、胡蘆河方向開鑿出一條分流,從大名府開始, 兩條河流就奔向了不同的方向,最終一同在白溝河出海。

東流則另外開闢了德州、無棣一線,這條分流最像後世黃河的水道,從山東出海。

這個時代,黃河的分流還是比較多的,在洛陽方向,還有一條分流向南,奪泗入淮。

趁著這一回水災, 大宋算是部署出了五條黃河分流, 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佈局,但卻是當下最穩妥的方案。先分殺水怒,讓黃河年年決堤的情況緩和一下,然後大宋全力以赴政治黃河。

雖然三易回河過往的經驗十分慘痛,但要解決黃河氾濫的問題,大宋還是要堅定決心,第四次改易黃河河道。

只是這一次,大宋要籌備許久,動用最先進、最科學的手段,投入天量資金,為黃河找到最合適的水道。

為了爭取時間,蘇遲在河北一直在興修堤壩,如今已經綿延數百里。

為此大宋動用的軍隊、民夫規模已經達到隋煬帝第一次討伐高句麗時的三分之一。

但與大隋興兵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民夫兩倍之,導致大隋國家動盪不同,這一次大宋在河北的全力賑災並沒有出現嚴重的民怨。

歸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就是,這一次大宋在河北的抗洪算是大獲成功。

成功就能掩蓋一切不滿, 壓制一切物議。

楊廣興師百萬討伐高句麗時,也是四方震怖,龍威浩蕩。在戰敗之前,所有人都深深為大隋國力昌盛而自豪,舉國天下都對這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大軍恐懼到深入骨髓,完全沒有天下板蕩的一絲苗頭。

但可惜他失敗了,敗在他千里微操,好大喜功上。

勝敗的不同,就使天下對同一件事情的風評截然相反。

整個河北百姓都對官家不惜代價堵住決堤,賑濟河北感恩戴德。

就算是士大夫們也都發自內心的讚揚官家寬宏仁善,乃大宋英君明主。

畢竟官家徵稅只收十一,但洪水蔓延,千里澤國,他們的財產、田地連一分都保不住。

尤其朝廷已經下令免除河北田賦三年,士大夫們就更歡天喜地了。

洪水過後,河北立即就成了士大夫們的天堂好嗎?不用交稅、不用納賦,甚至連以前要交的各種田稅附加、募役錢、田契錢、宅稅、鹽水、茶稅、酒稅、等等都統統免除了。

他們現在不知道有多喜歡大宋。就差把趙桓誇成比肩三皇、功過五帝的千古明君。

不交任何稅,沒有任何壓力的大宋,對士大夫們而言, 這就是人間天堂啊。

另一方面,大宋與隋朝的國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生產力也有無法抹平的差距。

大宋僅是國家正稅就有三億多貫,拿出來抗洪救災的財政支出高達近億貫,這是大隋無法想象的財富。

而且這麼多的財富,也切切實實能買到各種物資,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糧食。大宋的江南,提供了強力支撐。

不僅保證了軍隊和民夫所需,也強力供應了河北災民。

這一次洪災,對大宋而言,最大的成就就是沒有出現餓殍遍野,人相食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