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合龍門(第2/2頁)
章節報錯
岳飛問道:“工部清點堤壩做什麼?”
蘇遲說道:“這抗洪地第一步便是堵住決堤。不讓河水衝出河道,繼續肆意蔓延。可使相可知該如何堵住決堤?”
岳飛想了想,問道:“從兩側往中間堵?士兵、民夫可以搬運沙袋過來。”
蘇遲搖了搖頭,笑著說道:“從兩側往中間堵是古法,而且需要等大雨停歇,水勢下降。古法已經十分完善,用石木鎮壓,然後填以泥沙。但必然堵不住這黃河大水,其難點在於將最後一段缺口堵上,水利技術官員與工匠稱之為合龍門。”
“治決口成功與否,全在是否能順利合攏龍門。但最後一段水流湍急,又長達數十米,以當今人力物力不可能搬運超級沉重的石木堵住數十米的缺口。”
“而官家下了死令,必須迅速將缺口堵上,等不及大雨停歇了。”
岳飛點頭,說道:“官家之令,我亦知曉,必須不計代價立即堵住黃河決堤。治河之事,我等將士並不瞭解。只能全力配合蘇侍郎,只要蘇侍郎一聲令下,就算讓將士們揹著泥沙跳進河裡堵缺口,我等亦在所不惜。”
蘇遲敬佩的拱手行禮,說道:“有使相奮忠義之心,將士們盡力用命,治河必大獲成功。而今當務之急是找到缺口中尚存的數里長堤壩。黃河缺口,並非只有區區幾十米,相反一旦缺口,會在數十里範圍內形成寬達數里的決口,這些決口之間意會有長達數里的堤壩依舊存在。”
“找到堤壩有何意義?”
蘇遲說道:“這就涉及到我朝治水經驗。慶曆年間,同樣是大名府這附近的商胡決堤,三司使郭申錫親自到前線督辦治河。他採取的便是古法,從兩側向中間堵決堤,但剩下最後六十米的合龍門無論如何都合不上。”
“當時有前線基層工匠主張將此前建好的堤壩墩子,分割成三分,這樣雖然決口的地方多了,但是水量會下降,這之後逐一封堵,這樣雖然看起來工程量上有所增大,甚至會毀掉之前的一些已經做好的工程,但是從整個工程來說,是最行之有效的。”
“但這種觀點一提出,馬上遭到了舊水工的反對,認為這種情況是徒勞無功,一旦缺口被開啟,很可能會決堤,其次已經做好的工作,白白的毀掉,簡直是浪費國家財富。”
“最後雙方辯論一場,計相郭申錫支援舊法,卻無法合攏龍門,最終河北宣撫司採用新法,成功堵住了決堤。”
岳飛立即瞭然,兩種方法雖然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但都給大宋如今治水提供了充足的經驗。
他問道:“若是沒有堤壩存在,如今治河,我等也要從兩側開始往中間堵,然後再將建好的堤壩開啟一段缺口?”
蘇遲說道:“的確如此。但若有幾段堤壩存在,我等就可以從中間與兩側同時用力,相對匯攏,自然便會留下幾處缺口。”
岳飛讚道:“工匠何其聰慧,有蘇侍郎統籌這些能工巧匠,必能迅速堵住決口。”
二人說話間,船上傳來工匠興奮的聲音:“找到了,找到了,前面有一處堤壩沒有被沖垮,至少三里左右,堤壩上似乎還要被困的百姓。”
岳飛立即下令,道:“下令派艘軍艦靠過去,救人。”
蘇遲也關切的看著離開艦隊的軍艦,軍艦能否靠岸,將決定工匠、民夫是否能把土運到堤壩上,也決定了堵住缺口的時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