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從司馬光開始,結束黨爭(第2/2頁)
章節報錯
基本上這兩個人的地位就能深刻折射出當權皇帝的心態志氣。
封建、軟弱的皇帝上臺,這倆人地位就扶搖直上,簡直人中聖人,無人能比。
銳意進取的皇帝上臺,這倆人迅速就會承擔這個社會與國家的罵名。
看他倆的風評基本上就能知道當下整個社會的是生機勃勃,氣吞萬里如虎。還是封建腐朽,軟弱而卑劣。
很不巧,趙桓不論穿越的前世今生,這倆人名聲都黑的不能再黑。
但拋開政治鬥爭的立場去看,這兩人其實學問、見識、才幹都堪稱一個時代的英傑。
站在趙桓的立場,他自然是不喜歡這個保守的老頭。他喜歡岳飛、韓世忠這種盡忠報國,開疆拓土的名將,也喜歡李綱、梅執禮這種對外強硬,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的大臣。
司馬光在這兩方面的確是做的不盡如人意,但對國家治理、撫卹百姓、致知求學方面,他還是很令人欽佩的。
趙桓笑著起身,說道:“朕會下令宰相重新審視司馬公的功過是非,大宋的黨爭自今日起便應該被終結了。傾力合作,戮力同心,才能共建我朝不世之基業。既然南京皇家女子學院一切順利,朕就不再耽誤卿等。卿二人可以去太學參觀一番,爭取讓南京皇家女子學院更上層樓,年末之前為官學提供一批女教授。”
梁紅玉和李清照同時起身,恭敬行禮告退。
趙桓則轉而開始處理起國家政務,隨著督察院對官員肅清進入尾聲,大宋朝野都對這個新的御史機構充滿了畏懼之心。
左都御史的赫赫威名此時已經完全不弱於宰相。
畢竟宰相只決定官員升遷,這個督察院可是決定了無數官員、士大夫的生死。
藉著這一次肅清,趙桓著重提升了一番督察院的地位。
論功封賞,左都御史的品秩被提升到了正一品與宰相平章政事完全同級。
按傳統,大宋平章政事其實是正二品,左相、右相才是正一品。
但政事堂完全取代了三省,所以平章政事才被提升一級,成為正一品大員。
這是趙桓的有意為之,因為平章政事屬於強升一級,所以面對正兒八經定級在正一品的新官職左都御史,就難免有些底氣不足。
當初趙桓放任臺諫成為黨爭工具,就是為了給官員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當臺諫、言官、御史參與黨爭,究竟會有多麼慘烈的結果,多麼痛苦的經歷。
所以朝廷為了不重蹈當初的覆轍,百貫都十分贊同督察院地位不弱於宰相,以免淪為宰相的工具。
在大宋臺諫一向對宰執具有監察權。
趙桓也正式定下章程,督察院對宰相具有監察權,而宰相對督察院沒有領導權。徹底使督察院不在可能成為宰相的附屬工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