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意加強六局二十四司的訊息沒有被刻意宣傳也很快便傳遍了東京。

一併傳開的還有皇宮即將選取一批女官的訊息。

當今天子遣散了宮室,內宮只有皇后一人,女官被加強之後,無疑是最容易接觸到皇帝的一群人。

當朝鼎鼎有名的仁宗皇帝,生母就是從宮女開始,轉為女官,又爬上了龍床, 生下了仁宗皇帝。

因為有這背景,仁宗皇帝就非常鼓勵宮中女子學習,甚至設立司籍、司教等職位,專門教育女子知書識禮。

仁宗皇帝更留下名言:“朕以為書不惟男子不可不讀,惟婦女亦不可不讀,讀書則知自古興衰, 亦有所鑑戒。”

這導致皇宮中最基層的一名宮女也是讀書識字,上層甚至多才多藝。

難能可貴的是, 大宋宮內非常注重女德教育,宮廷女子在女德教育的薰陶下,大多數都不喜張揚,賢良淑德,柔順知禮,對於朝政之事更是敬而遠之,與唐朝宮廷女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使得大宋女官得名聲在朝野內外都非常不錯。

民間還是願意將女兒送進皇宮做女官的。

尤其兩類人,這種意願最強烈。

一是京城內的達官顯貴,富商豪族,他們家大業大,子女眾多,願意選一個女兒進宮,搏一搏前程。

一部分則是普通貧民,他們無法為子女找到更好的出路,所以將女兒送進宮中,至少一生衣食無憂,萬一被官家看中,從此飛上枝頭作鳳凰。底層平民之家只是無法教育女兒知書達理,但億萬人中挑選出來的美女, 也是有美人胚子的,進宮調養一番,一樣姿容秀麗。

在訊息傳開後,京城的達官顯貴們一邊在自家後代中挑選子女,一邊也沒忘記老家的親人,把偏遠族人、落魄親戚家中的秀麗女子也接到了京城,打算一起送去參與女官選拔。

若是能成功入選,在宮中也算有個照應。

因為國家承平,且趙桓威望極高,這次選拔女官頗具規模,各地女子都有所耳聞。

女子為官,女子學問的事情一舉變得沸沸揚揚,甚至近期成為大宋朝頗具影響力的話題。

趁著這份東風,三月下旬趙桓在皇宮接見了兩位千古聞名的大宋奇女子。

兩人一文一武,都是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千古英傑。

作女子能有她們這般名聲,成就可以說遠超整個時代的絕大部分男人了。

為了避嫌,趙桓特意在文德殿接見了這兩位女子,以免傳出什麼流言蜚語。

蜀後主劉禪的就因為太后留了一位大臣劉琰的妻子在宮中, 結果被大臣懷疑妻子與劉禪私通。結果劉禪大發雷霆, 親自處死了這位兩朝老臣, 車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