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人?

邱鳴不是菜鳥,跟著卓嵐在劇組裡廝混的時候,多少對劇組的構成情況有所瞭解。

雖然他沒跟過電影劇組,可也知道一個電影劇組最少也要有個100人,大一點的300到500人,這都是正常情況下的配置。

當然,想那些著名導演的劇組,弄出來的所謂大製作,劇組人數就更多,上千都是分分鐘的事情,這都根本沒算上群演的。

現在到了張若因這兒……嗯,只有三十人,怎麼說呢,也有點太少了。

只有正常劇組的三分之一,這給人感覺就是一個不太正經的劇組。

邱鳴是個正經人,做事情最講究有板有眼的,張若因這樣的劇組,真讓他有點想望而卻步。

他已經不想再多問什麼了,準備過去看一眼,讓卓嵐試試鏡、走個過場就走人。

車子穿過一整個陝林,很快進入和機場相反方向的郊區,駛到其中一條村子停下。

這村子挺有意思的,帶著很強烈的秦陝大地的村子風格,非常經典。

車子停下的那個院中,有一棵很大的榆錢樹,這時候長得鬱鬱蔥蔥的,正是榆錢可吃的時候。

秦陝大地的人大多喜歡種榆樹,因為榆錢可食,古時候的人遇上荒年,還可以用榆錢飽腹,所以傳下來就成了民俗,家裡種棵榆樹,心裡才有底。

當然,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得見這樣的小院了,更別說種樹,也只有城郊的這些村子裡,才有這樣的院子、這樣的樹。

邱鳴和全景發一起把行李從車上搬下來,然後和卓嵐、卓嵐助理走進院子,一進門就看見張若因坐在院子中,和另外兩個人聊著什麼。

他們圍坐在一個木幾前,屁股底下是一張小方板凳,位置正好在榆樹底下陰涼處,看起來還真有點舒服愜意的感覺。

“張大哥!”

邱鳴先打了個招呼。

全景發也說:“若因老大,我把人接回來了。”

張若因和另外那兩人抬起頭,看向這邊。

張若因站起來,迎向邱鳴,熱情的說:“兄弟,辛苦了吧,這一次你是真幫我了的大忙了,難得一個電話就跑過來,謝謝!”

邱鳴心裡還打著走走過場的主意,不過聽見張若因這麼說,他厚著臉皮笑道:“張大哥給我打電話,就是看得起我和卓嵐,我們怎麼說也得過來看看的。”

“來,我給你介紹一下……”

張若因先和卓嵐點頭示意,然後拉著邱鳴,給他們介紹另外兩個人。

這兩個人一個是劇組的編劇,一個是劇組的攝影師。

編劇的名字叫做張山,聽起來像是張三李四的張三,可其實是山,據說是張若因的同族兄弟,還是個小學語文老師。

因為平時喜歡寫劇本,就寫了個按照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知道張若因是導演,把劇本給了張若因,張若因最終要了這個劇本。

攝影師叫做趙黃煌,張若因的同學,本來是個業餘攝影愛好者,被張若因拉著拍了第一部電影,然後就一直跟著張若因拍起了獨立電影。

用張若因的話來說,趙黃煌是他的御用攝影師。

趙黃煌話很多,屬於半話癆的那種人,一見面就和邱鳴自我介紹起來。

還說了他的名字由來,趙是他爸的姓,黃是他媽的姓,煌是他奶奶找的一個很厲害的算命先生給取的,說他將來一將功成萬骨枯。

邱鳴聽了想笑,這特麼要去混社會才行啊,不然哪來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大家坐下來後,張若因說起了給邱鳴打電話的原因:“我們本來是定好了一個女主角的,可中途來了以後就又走了,說是接了一部別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