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自作孽,不可活!(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若我等只為彰顯相容之量,而聽人復辟言行逆舉氾濫,這豈非才是真正的誤國、誤民?”
“而今大秦疆域下,已滋生了大量的蟲蟻蛇鼠敗葉殘枝,不想著將這些蟲蟻蛇鼠清除,只想著用一些枝葉欲蓋彌彰,這豈非是在自欺欺人?”
“我的建議的確會讓地方血流成海,淚灑成河,但相比戰國之世的屍骨成山,無疑要好上不少,有些事,就是要在局勢沒有完全惡化前解決,不然後患無窮。”
“相比於所謂仁政虛名,我更願意用所謂罵名,去換大秦長久的安寧。”
“說得好!”嬴政淡淡一笑,“大道同則容,不同則不容,既然秦與儒不容,那朕又何須為了所謂虛名,去做各種取捨退讓?”
“現在天下事端頻發,若是為不激化矛盾,而對儒家輕舉輕放,這豈非是在有意縱容?大秦容不得這些汙泥濁水,也容不下這些蟲蟻蛇鼠,儒家既選擇了背離大秦,就理應受到懲治。”
“朕便打一場反覆闢之戰!!!”
李斯道:“陛下英明。”
其餘官吏聞言,也沒有再開口了。
嬴政道:
“儒家之士遍佈天下,想要一舉擒拿,實屬不易,而且他們跟六國貴族走的很近,相互包庇之下,抓拿只怕更加艱難,但朝廷仍不能坐視不理。”
“正所謂擒賊先擒王。”
“儒家孔門為首,上次逃亡之事後,一些儒生選擇了隱姓埋名,還有部分儒生則回到了孔子舊垣,既然儒家執意反秦,那朕自然也容不得孔子舊垣存在了。”
嬴政沉思良久,最終還是堅定下來。
“焚之!!!”
孔子生前其實並未獲得太多敬意,直至戰國末世,依舊只是一個因復辟理念而幾為天下主流遺忘的大學者,並無任何神聖光環,但這只是對於其他百家,對儒家之士而言,孔子舊垣是一種信念。
不少儒生自願耗時耗財耗命去維護。
孔子死後,各國的儒家弟子各持其國之樹木去蔡總,而今在孔子墓穴外已匯聚成一片獨特小樹林,時人則稱孔墓為闕里。
儒家既已跟朝廷決裂。
朝廷自要徹底摧毀儒家相關之事。
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威懾儒家,也才能讓儒家真正感受到恐懼和害怕。
李斯道:“臣建議派廷尉左監蒙毅前去。”
嬴政目光微闔,冷聲道:“來人,把秦落衡召來。”
聞言。
眾人神色微異。
這段時間,他們自然看得出來,始皇對秦落衡的親近,但儒家之事事關重大,將此事交給秦落衡,是不是有些欠妥?
李斯道:
“陛下,臣非是質疑秦尚書令的能力,只是秦尚書令並沒有真正執事過,也沒有相關處事的經驗,將此事交給秦落衡,臣認為有些不妥。”
“再則。”
“秦尚書令以往為博士,曾在博士學宮跟儒士共事過,臣認為秦尚書令此事當適當規避一二。”
嬴政道:
“無妨。”
“朕不信他敢徇私。”